第815章 结构化共振(第2页)

 

 一个临时的、基于纯粹信息和意识共鸣的“非孤立系统”真的形成了!它无法完全阻止热寂,但它极大地延缓了过程,并且改变了过程的形式。
 

 那些被剥离的“混乱孤岛”,没有象阴影预期的那样快速、安静地消亡。它们开始以一种更缓慢、更“结构化”、甚至更“热闹”的方式走向终点。o¤齐&盛?÷小~?说a网{?+ ·′免?*费÷3(阅3u读_-?它们相互之间虽然无法直接通信,但通过共享那个由“万物纺锤”、“终末和声”、“星火”放大和“几何之心”蓝图共同构建的“意念网络”,它们仿佛在跳一场盛大而悲壮的集体舞,每一个的消亡都带着某种独特的结构特征,释放出更强、更复杂的信息脉冲。
 

 这些脉冲撞击在隔离带上,虽然大部分被吸收,但其持续不断、愈演愈烈的“结构化噪音”,开始对“静默区”主体构成一种新的、意想不到的干扰。
 

 高维阴影的意志再次流露出惊怒。它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那些被剥离的、本该寂静死去的部分,为何反而变得更加“喧闹”和“有序”?那种秩序并非它想要的绝对秩序,而是一种它无法理解的、充满悲怆生命力的、动态的秩序感。这种感觉让它极其厌恶和不安。
 

 更让它不安的是,这些持续不断、带着各种奇异结构特征的信息脉冲,如同持续敲击着鼓面的杂乱鼓点,开始与“星火”从未停止的、编码着“熵力”模型的外部噪音产生某种深层次的共振。
 

 “几何之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
 

 “共振形成!”它向“星火”发出警报,但同时也是提示。“孤岛群的整体脉冲与外部‘熵力噪音’正在耦合。临界点即将到来。建议:引导共振,目标——隔离屏障本身!”
 

 “星火”立刻行动。它开始微调外部噪音的频率,使其与那片沸腾的、正在举行“集体结构化葬礼”的孤岛群的整体脉冲频率同步。
 

 共鸣越来越强。
 

 最终,量变引发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