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三十公斤负重拉练?(第2页)
又聊了几分钟后,秦渊挂断了电话。
他刚想继续工作,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华北军区某通信团的团长,反映的还是同样的问题:林静在他们那里表现得太优秀,给其他新兵造成了压力,希望秦渊去指导训练方法。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秦渊又接到了三个类似的电话,分别来自不同军区的不同部队,反映的都是同样的问题。
“看来这次真是捅了马蜂窝,“秦渊苦笑着放下电话。
正在这时,王连长推门走了进来。
“秦渊,刚才你的电话一直占线,有什么情况吗?“王连长关心地问道。
“连长,您来得正好,“秦渊站起身来,“我有个情况需要向您汇报。“
秦渊详细地把刚才接到的几个电话内容向王连长汇报了一遍。
听完汇报后,王连长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成了思考,最后变成了苦笑。
“看来我们的训练效果太好了,反而给别人造成了困扰,“王连长感慨道,“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连长,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请求?“秦渊问道。
“从情理上讲,这些请求都很合理,毕竟是我们的学员给别人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王连长分析道,“但是,如果每个请求都答应,你就成了全军的'救火队员'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渊点头同意。
“这样吧,“王连长想了想说道,“我向上级汇报一下这个情况,看看能不能制定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交流指导,然后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的训练手册。“
“这个想法不错,“秦渊赞同道,“确实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上级决定之前,你还是要先应付一下最紧急的情况,“王连长提醒道,“刚才你答应去装甲师指导一周,这个承诺还是要履行的。“
“是的,我明白,“秦渊点头。
“另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王连长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你可以通过实地指导,了解我们的训练方法在不同类型部队中的适应性,这对改进我们自己的训练也有好处。“
“您说得对,我确实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习一下正规部队的训练特点,“秦渊的思路也开阔了。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请进,“王连长说道。
进来的是通信兵小刘:“报告连长,有您的电话,说是军区司令部打来的。“
王连长和秦渊对视了一眼,都意识到这很可能和刚才的事情有关。
“我去接电话,你继续整理资料,“王连长对秦渊说道。
十分钟后,王连长回到了办公室,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怎么样,连长?“秦渊问道。
“刚才是军区训练部的电话,“王连长坐下来说道,“他们已经收到了好几个关于我们新兵连训练方法的咨询和申请。“
“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军区层面了,“秦渊说道。
“是的,而且军区领导对这个情况很重视,“王连长继续说道,“他们认为这说明我们的训练方法确实有效,值得推广。“
“推广?“秦渊有些意外。
“对,他们准备组织一次专门的训练方法交流会,邀请各个军区的训练骨干来观摩学习我们的训练方法,“王连长详细解释道,“同时,也要求我们总结训练经验,形成标准化的训练教材。“
“这个工作量不小啊,“秦渊感叹道。
“确实不小,但这对我们新兵连的发展是个好机会,“王连长分析道,“如果我们的训练方法能够得到全军认可并推广,对我们的声誉和地位都有很大帮助。“
“那现在我应该怎么办?“秦渊问道。
“军区的指示是,先按照原计划完成几次实地指导,积累经验,然后参与训练教材的编写工作,“王连长说道,“所以,你还是要先去那个装甲师。“
“好的,我明白了,“秦渊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