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专门训练
“他们的心理素质太好了,“陈明华赞叹道,“我们侦察兵的胆量训练都不过如此。换成我们部队的新兵,估计有一半会要求换路走。“
“而且技巧很娴熟,显然是经过专门练习的,“李德华补充道,“这种平衡训练一般只有特种部队才会进行。“
通过石桥后,队伍沿着清水湖边的小径继续前进。这段路程虽然相对平坦,但距离很长,而且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树根和石块,对脚踝的冲击很大。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参观团的一些军官已经开始感到明显的疲惫。虽然他们没有负重,但连续的山路行走还是消耗了不少体力。
“要不我们坐车跟着吧?“某通信团的一个参谋建议道,“这样走下去我们都要累瘫了。“
“不行,既然是观摩训练,就要完整地看完,“张志军坚持道,“而且,如果我们这些当官的都走不下来,那怎么理解这些新兵的辛苦?再说,我就不信我们这些老兵还不如几个新兵。“
但此时的新兵们状态依然很好,队形保持整齐,步伐依然稳健。虽然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衣服也有些湿润,但没有人显出疲惫的神色,反而还在轻声聊天,保持着轻松的心态。
“这些孩子的耐力也太好了,“赵建国喘着粗气说道,“我们这些当官的都快跟不上了,他们居然还有心情聊天。“
“关键是他们的负重比我们重得多,而且已经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林建军边走边摇头,“这体能差距也太大了。“
“你们听到他们在聊什么吗?“陈明华仔细听着前方新兵的谈话。
“好像在讨论等会儿穿越松林时要注意的事项,“张志军听了一会儿说道,“还在互相提醒技巧要点。“
“在这种疲劳状态下,他们还有心思讨论技巧?“李德华感到不可思议,“一般人这时候应该只想着怎么坚持下去才对。“
又走了一个小时,队伍来到了清水湖的最远端。这里需要绕过一个小山包,路面更加崎岖。
参观团的军官们已经明显感到了疲劳,有几个年纪较大的甚至开始大口喘气,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我提议休息十分钟,“某装甲团的副团长提出建议,“再这样走下去,我们可能会拖累观摩进度。“
“可是这些新兵看起来还很有精神啊,“陈明华气喘吁吁地看着前方的队伍,“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们太弱了?“
确实,新兵们虽然已经行进了十多公里,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困难的地形上行走了两个多小时,但队形依然整齐,步伐依然有力。他们偶尔会调整一下背包的位置,擦一擦汗水,但总体状态非常好,甚至还有人在轻松地哼着军歌。
“他们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张志军作为训练专家,对此感到非常困惑,“这种耐力水平,说实话,在我们军区训练部都很少见。我们那些被称为训练标兵的老兵,也不见得有这种表现。“
“而且他们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李德华观察着说道,“没有一个人显出痛苦或不情愿的表情,反而都很专注,很投入,就像这种训练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太不正常了,“王海军摇头,“正常人在这种强度下应该早就开始抱怨了,至少会有一些负面情绪。但你看他们,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一样。“
休息期间,几个军官围着秦渊询问训练方法。
“秦教官,能透露一下你们的训练秘诀吗?“赵建国直接问道,“这种训练效果真是太神奇了,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秘诀,“秦渊想了想说道,“主要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从五公里、十五公斤开始的,慢慢增加强度。“
“但是增加的速度和幅度肯定不一般,“张志军分析道,“一般的训练进度不可能在几个月内达到这种水平。我们训练新兵,从十五公斤到二十五公斤都需要至少两个月的适应期。“
“确实,我们的训练强度递增比其他地方快一些,“秦渊承认,“但关键不是强度本身,而是训练方法和心理建设。“
“什么方法?能具体说说吗?“所有人都来了兴趣。
“比如说,我从不告诉他们今天的训练'很难'或者'很苦',“秦渊举例道,“我总是说'今天我们要挑战新的高度',或者'今天我们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表述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效果。“
“这个有道理,“陈明华点头,“心理暗示确实很重要。“
“还有就是目标设定,“秦渊继续解释,“我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必须完成二十公里',而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二十公里,但重点是团队一起到达终点'。这样他们关注的就不是个人的痛苦,而是集体的目标。“
“这种表述确实更容易让人接受,“林建军若有所思。
“最重要的是,我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秦渊最后说道,“人的身体极限往往没有心理极限来得早。当他们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时候,往往就真的能做到。“
听了这些解释,参观团的军官们若有所思,但心中依然有很大的疑虑。
“理论上听起来很有道理,“陈明华说道,“但具体实施起来肯定不容易。而且不是所有新兵都能接受这种心理暗示的。“
“确实,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调整,“秦渊承认,“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有些新兵适合激励式的方法,有些则需要循序渐进的方式。“
“那万一遇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新兵怎么办?“张志军问道,“总不能强迫所有人都达到这种水平吧?“
“当然不能强迫,“秦渊摇头,“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实在适应不了高强度训练的,会安排到相对轻松的训练组。“
“那你们的分组比例大概是多少?“李德华询问具体数据。
“大概百分之七十的新兵能够适应正常强度训练,百分之二十五能够适应高强度训练,百分之五需要特殊照顾,“秦渊给出了大概的数字,“当然,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新兵,都是那百分之二十五?“赵建国问道。
“主要是的,但也有一些原本在正常组的新兵,通过努力训练提高到了高强度组,“秦渊补充道。
休息结束,队伍继续前进。接下来要绕清水湖一圈,这段路程相对平坦,但距离很长,主要考验的是耐力和意志力。
湖边小径蜿蜒曲折,时而贴着湖岸,时而深入林中,时而需要攀爬一些小山坡。路面有时是碎石,有时是泥土,有时是木栈道,变化很大,对行进技巧要求很高。
走了大约四十分钟后,参观团的疲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真的走不动了,“某通信团的参谋长直接说道,“我们能不能坐车跟着?“
“我也快到极限了,“另一个军官赞同,“这种强度对我们这些当官的来说确实太大了。“
但此时的新兵们不仅状态依然良好,而且开始展现出更加令人震撼的表现。
在经过一个小山坡时,岳鸣突然加快了步伐,其他新兵立即跟上。他们在上坡时采用了一种近似小跑的速度,背着四十公斤的装备,居然能够跑上坡!
“他们疯了吗?“赵建国瞪大了眼睛,“背着这么重的东西还能跑?“
“而且还是上坡!“陈明华也感到不可思议。
更让参观团无法理解的是,新兵们在跑上坡的过程中,队形依然保持得很好,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显出吃力的样子。
“这不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张志军摇头,“这种体能水平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跑上山坡后,新兵们稍微调整了一下呼吸,就继续以正常速度前进,就好像刚才的冲坡只是一个小小的热身运动。
“算了,我们坐车跟着吧,“李德华终于认输了,“这样走下去,我们这些观摩的反而会拖累他们的训练进度。“
其他参观团成员也都同意了这个建议。他们实在是跟不上新兵的节奏了。
在车上,几个军官开始激烈地讨论刚才看到的一切。
“这根本不是正常的新兵训练,“赵建国首先发言,声音中满是震撼,“这种强度已经超过了我们装甲兵的极限训练水平。我们最强的坦克兵,也不见得有这种体能。“
“不仅是强度问题,“陈明华分析道,“关键是他们的训练方法肯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普通的训练方法绝对练不出这种效果。我干了十几年侦察兵,见过的强兵不少,但像今天这种情况,真是第一次见。“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从这里出去的兵在各个单位都表现突出了,“林建军感叹道,“他们的基础实在是太扎实了。这种基础,到了任何单位都会显得出类拔萃。“
“问题是,这种训练方法能推广吗?“张志军提出了关键问题,“如果全国的新兵连都采用这种强度,会不会出现大量的训练事故?会不会有很多新兵承受不了而选择退伍?“
“这个担心很有道理,“李德华赞同,“毕竟不是所有新兵都有这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教官都有秦渊这种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王海军提出了另一个担忧,“万一这种训练方法传播出去,被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官盲目模仿,那后果更不堪设想。“
通过车窗,他们看到新兵队伍依然在稳步前进,步伐依然整齐,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显出支撑不住的样子。那种轻松的状态,就好像他们背的不是四十公斤的装备,而是四公斤的书包。
“太不可思议了,“赵建国摇头,“我现在开始怀疑我们之前对人体极限的认知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说,是我们的训练方法有问题,“张志军若有所思,“没有充分挖掘出士兵的潜力。“
车队跟着新兵队伍绕过了清水湖,来到了松林入口。这里的路况更加复杂,松树密集,树枝低垂,而且地面铺满了厚厚的松针,很滑很软,行走困难。
“这种地形,我们工兵都要小心应对,“李德华看着前方的松林说道,“树枝会挂到装备,松针会让脚步不稳,而且视线受阻,很容易迷路。“
但新兵们进入松林后,再次展现出了让人震撼的适应能力。
他们自动调整了队形,变成单列纵队,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相互影响。前面的人会主动拨开树枝,为后面的战友让出通道。遇到特别低的树枝时,会有人用手扶着,让队友安全通过。
“这种野外行进技巧我们侦察兵都要专门训练,他们怎么这么熟练?“陈明华透过车窗观察着,“而且配合得这么默契,就像在森林里生活了很多年一样。“
“最关键的是,“张志军指出,“他们在这种复杂地形中依然保持着较快的速度,这种能力在特种部队中都很珍贵。“
穿越松林用了将近四十分钟,当新兵队伍从松林另一端出来时,参观团看到了更加让他们震撼的一幕:所有新兵的状态依然很好,队形依然整齐,甚至连军装都还比较整洁,只是稍微有些汗迹和尘土。
“这根本不像是刚穿越了那么复杂的地形,“李德华难以置信,“我们工兵穿越类似地形后,通常都是灰头土脸的,装备也会有各种挂损。“
“而且他们居然还能保持队形,“林建军也感到不可思议,“在那种复杂地形中,能保持队形不散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保持整齐简直是奇迹。“
从松林出来后,距离终点还有大约五公里的平路。参观团以为这段路会相对轻松,结果秦渊又给了他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