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犯罪心理学真这么牛比吗?

“我从犯罪现场和犯罪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作案时间、作案动机,参考近年来危害公共罪行的数据……可以大致勾勒出案犯以下几点特征:”

 

“一、案犯年龄不会太大,预计在25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

 

“二、具备一定的反社会倾向,现实生活中适应不良,属于社会竞争力较弱群体,因此重点嫌疑应指向无业、临时务工等低收入人群。”

 

“三、案犯极有可能是CBd的保安,工作表现不好,经常遭到上司批评,三天前的下午,也就是周四下午不值班。”

 

“四、此人脾气比较急躁,年少时很可能有过违反法规或校纪的记录,至少受到过学校方面的严厉惩戒;早年曾经历较大的家庭变动,比如经济状况骤降、父母分手等情况;情感经历相对简单,未曾建立过稳定的恋爱关系。”

 

许霖说完,会议室内一片安静。

 

不是,犯罪心理学真这么牛比吗?

 

现场经过初勘,还没发现有用的线索。

 

却能通过犯罪心理,确定嫌疑目标?!

 

真的假的?

 

有点神奇!

 

许霖看着大家的反应,微微一笑。

 

犯罪心理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不用繁琐的调查,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分析出很多东西,而且准确度很高。

 

如果在案发现场能发现更多的东西,许霖甚至能侧写出案犯的样貌来。

 

办公室安静了一会儿,这才有民警问道:

 

“所以,我们要找的,是一个25岁以下、高中学历、工作业绩差、周四下午不值班的CBd单身保安?”

 

许霖回答:“是的。”

 

他坐了下来,双手交叉放在桌子上,然后两根大拇指打着转。

 

看他表情,好似在说:“嫌疑目标我帮你们找好了,抓捕就是你们的事儿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种在影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剧情,他们在现实中看到了。

 

真的按照这种玄乎的犯罪心理推断,就可以去调查CBd的保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