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探查(第2页)

 云放这次确实没太想出来。 

 他看外婆家那些不知道哪个朝代传下来的民间书籍都能正常翻阅,没有特殊保护。 

 破损,这可能是原料或者保存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于是他斟酌后给出差不多这个意思的回答。¨e,z¢小*说!罔/ ?追~罪?新!蟑*踕, 

 第三层布罩上。再多一层,他就要开始硬闯了。 

 不过后面运气还行,摊主给的问题不算特别刁钻,总算顺利达成一次十连通。 

 这个游戏普通人来参与,运气不错的话应该也能活下来。 

 铺子外,手帕随意塞进兜里,云放随便找了个阴凉地儿盘坐下去,思考眼下得到的全部信息。 

 跟烛龙给出的大差不差,只是他这两天待下来隐隐感觉,这个商业街或许前身是大夏真实存在过的一个镇子。 

 里面很多细节都太真实。 

 各种造物琳琅满目,手工业发达。 

 路上斑驳车马痕迹微黑,墙角孩童涂鸦稚嫩笔触经风吹日晒己经变得暗沉,却在日光照射下反出一抹亮光。 

 高挂的大日也如这里繁荣气色般灼目。 

 这样的地方,是怎么变成「商贩」的呢?而且每一个摊位都有自己的攻击机制,是不是代表它们是不同的原住民鬼奴? 

 鬼本体肯定藏在「入夜」后的商业街,那么白昼的街上只能寻见鬼奴。又因为根本看不到叫卖声来源,无法斩除。 

 也许鬼奴也在夜中,白昼里只有摊位,逼迫进入商业街的人购物而死。 

 目前己知:「以物易物」、「换日」、「入夜」。 

 钟声代表切换。 

 一部分摊贩机制己经搞清楚,其中布料摊的问答似乎意有所指,但暂时得不到明朗信息。 

 入夜契机不清楚。 

 鬼本体藏在夜里,白日的街道充斥故事感,云放初步假设要找到鬼就必须先查清楚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 

 这个镇子存在于民国时期,手工业发达,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位于中西文化交流风口,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让商品风格更加多元。 

 比如烛龙情报里提到:面具摊上,一人购得兔子面具,上色风格形似油画,色调梦幻如莫奈《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