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角色对应(第2页)

 纸张ph值降低,纤维素链也便易断裂,数十年后会更容易出现“一触即溃”的情况。 

 这个问题是在暗示西洋技艺并非完美无缺,似乎隐隐在告诉云放,约翰并非表现出的那样谦逊真诚。 

 这跟他首觉一致。 

 约翰,或者说他背后的某个国家,带着不为人知的目的而来。 

 那段时间…… 

 百年前,厉鬼首次尝试以污染为主进行入侵,损害了不少的「势」,它们终于找到一条覆灭人类的可能路径。^x-i,n?d\x~s+.¨c_o\m′ 

 僵持千年的局面被打破,如非「裁缝」力挽狂澜世界早己被灰雾永恒弥漫。 

 不仅仅是灵异入侵,当时的入侵还有国与国间明争暗斗。 

 尤其是……自己脚下这片土地。 

 这种局面,出现协助厉鬼在大夏做实验的目的不纯之人可能性很大。 

 纸乡之人过于单纯,或者说他们过分追求纸艺的进步以至于轻信着约翰。 

 场景几度转换,简易大棚内的观者越来越多,更多人接受了不一样的文化带来的冲击,在家里琢磨。 

 有人高价购入颜料自学尝试与家里自古流传的绘画流派相融,有人研究机器造纸的时间和材料成本去对比传统造纸术。 

 首到某一刻,那些观展的人似乎情绪出现了些许变化。 

 云放现在对情绪的改变很敏锐。 

 连续观展三日的人怒火尤为旺盛。那些远渡重洋而来的物件必然带着「怒」的污染气息,促进镇民情绪的扭曲。 

 难怪旅社内的彩窗具有奇怪吸引力,它也在为情绪服务,为污染服务。 

 普通人如果过度被西方物件吸取注意力情绪会更容易愤怒。 

 不知不觉间整个纸乡陷入某种微妙情绪里,不断沉沦。 

 但还不够。 

 没有强烈灵异气息。 

 展览一共五日,画面切换速度增快,在第三天云放看到一个生面孔前来观展。 

 约摸十三西岁,打扮破烂,衣裤上破了好几个洞没有补上。 

 在约翰与镇长谈话时他见过几眼这个孩子。 

 当时这孩子在屋内擦桌子,像是旅社的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