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优势在我(第2页)

 周辰得知这些反馈时,正站在九江城墙上远眺。他望着长江上往来的船只,嘴角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笑意:"看来,咱们这个雪球越滚越快了。” 

 考虑到以后的人才缺口会很大,周辰决定即刻开始搞教育,除了在部队以及辖区百姓中进行大规模扫盲以外,还要建立两所军校和一所技校——军官学校、技术兵种学校和技术工程学校。.1-8?6,t¢x,t′.\c?o¨m. 

 不过,除了尽快组织起教师班底之外,生源问题才是最令人头疼的,两所军校都不愁生源,军中和战俘营里多的是急需接受教育的人,至于愿不愿意就由不得他们了。可是平民百姓中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学门技术呢? 

 嗯,可以尝试一下把学习技术和一门好工作绑定起来,这年头招募学徒工要干好几年的活,还不一定教真本事。咱们技校学完就可以就业,宣传出去应该能吸引不少贫家子弟。 

 话分两头,南昌方面的国民党同样在紧锣密鼓地行动。除了调兵遣将以外,他们还召集了大批参谋将领召开军事会议,仔细复盘先前的几次失利,深入分析敌军的战术特点,试图从中找出突破口。 

 孙元良和万耀煌也获准前去参加会议,只不过这两人在电报中都把九江失守的责任推给了对方,现在看彼此是相当的不顺眼。 

 而陈诚的惨败,反倒让他俩在九江的失利显得无足轻重——十万大军连一天都没能抵挡住,他们这点过错自然也就没那么醒目了。更何况二人身为中央军嫡系,自有门路为他们开脱,最终对他们的问责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两人在汇报时虽难免为自己开脱,却都着重强调了敌军炮兵的恐怖之处——不仅火力凶猛、射击精准,反应速度更是惊人。多次炮战中都出现这种情况:己方炮兵刚开火不久,就立即遭到敌军毁灭性的反制打击。 

 这一点,宋希濂、陈诚等将领都深有感触——从军数十载,他们从未遭遇过如此凌厉的炮火,不光火力猛,反应还贼快。与之相比,日军的炮兵简首不值一提。 

 然而此役溃败的首接原因,却是一支伪装成友军的敌军夜袭部队。这些身着中央军制服的士兵趁夜色渗透军营,制造混乱、挑动内讧,致使部队损失惨重、士气崩溃。正是这一致命打击,才让白天的防线在敌军攻势下迅速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