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德国顾问出招了(第2页)

 程大雷一把抓过通讯兵的野战电话:"炮兵!方位17-32,三发急速射!” 

 布迫击炮的尖啸声划破长空时,mg34的嘶吼同时响起。每分钟900发的射速将冲在最前的国民党军整排扫倒,迫击炮弹则精准地砸在了对方炮兵阵地上。一个试图迂回的国民党军连队刚冲到铁路路基旁,就踩上了工兵排连夜埋设的s型地雷。 

 "二连向左翼包抄!"程大雷掏出鲁格手枪打碎了一个国民党军机枪手的脑袋,"装甲车分队前出!" 

 三辆加装钢板的卡车从侧翼冲出,车顶的mg08重机枪喷吐着火舌。·如!文+枉+ ~哽¢薪_最?筷_这是三营的"土装甲部队"——用德制卡车改造的简易战车。国民党军没想到这支"地方武装"竟有装甲力量,防线瞬间崩溃。 

 当国民党军残部逃向南昌时,三营的自行车突击队出动了。五十多名头戴防风镜的精锐踩着德制军用自行车,车把上架着汤姆森冲锋枪。他们在结冰的官道上飙出西十码时速,将溃兵一个个点射倒在雪地里。 

 程大雷站在冒着烟的国民党军军旗前,用皮靴碾灭还在燃烧的导火索,“光学着小鬼子烧旗,咋不学学小鬼子的武士道呢?” 

 硝烟尚未散尽,二营士兵正追击着溃败的国民党残部。枪声渐稀,胜利的呼喝声中,没人注意到——百米外的灌木丛里,两双冰冷的眼睛正透过望远镜凝视着这一切。 

 镜头后的面孔是两名白种人军官,制服笔挺却无任何标识。高个子的那位缓缓放下望远镜,低声说了句德语:“防御阵型很聪明,但反击才是决胜的关键。”他的同伴冷笑一声,指尖在望远镜上敲了敲:“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不错,但他们还缺少了一些战术严谨性。” 

 两人对视一眼,悄然后退。压倒的草叶尚未弹起,他们的身影己消失在密林深处,仿佛从未出现过。 

 下午,南昌常凯申官邸的客厅内,冯·塞克特将军正用茶杯在茶几上排布阵型:“常先生,今晨您的第89步兵团在侧翼丘陵展开进攻,但对方以散兵线诱敌深入,随后用机枪组交叉火力切割……”他精确复述出每一个连队的移动方向,甚至提到一名国民党连长在冲锋时被敌人的步枪子弹击伤了脸部。 

 “将军,”常凯申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突然打断,“您是想告诉我……” 

 冯·塞克特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脸色严肃而冷静,声音低沉而笃定: "常先生,我必须修正此前的判断。" 

 他停顿片刻,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这支部队的战术素养绝非寻常——他们的进攻节奏、侧翼包抄的精准度,甚至机枪火力的梯次配置,都带着鲜明的德意志烙印。" 

 他向前倾身,军装袖口的银线刺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装备制式与我国最新列装的型号高度吻合。我几乎可以确定……" 

 冯塞克特突然压低嗓音,每个音节都像出膛的子弹:"要么他们的指挥官曾在柏林军事学院受训,要么..…训练他们的人,正是我的某位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