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战前会议(下)(第2页)
王军长若有所思地补充:“原先想抢时间差先取南昌,现在看来,不如先利用这个时间差打疼南昌守军,再抽调部分兵力回师包抄渡江之敌!”
周辰在作战日志上留下新鲜的墨迹,他抬头时,指挥部所有军官都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板。
“参谋部按照这个思路,12小时内我要看到三套作战方案。但战场瞬息万变,最危险的变数有两个。”
“第一种情况,刘峙见势不妙,沿长江有序后撤,有海军的炮火掩护,就是只铁刺猬。”
孙参谋长合上装甲部队编制表,眼镜片反射着马灯的冷光:“若敌军保持战斗队形撤退,我建议以新编第西师佯攻,主力隐蔽待机。/鸿\特~小\说^王′ ~首,发_等他们通过小孤山狭窄江面时,一举围歼。”
“第二种情况更妙。”周辰的钢笔突然转向鄱阳湖,在都昌位置画了个红圆圈,“若刘峙南下救南昌,这就是天赐良机!”
孙参谋长立即抽出鄱阳湖水文图铺在桌上:“红军有不少战士是本乡本土人,且长期在江西作战,熟悉湖区地形,只要在老爷庙水域迟滞敌军48小时,我第一装甲旅就能在莲湖口完成合围!”
周辰的钢笔在作战日志上划出遒劲的横线:“就这么办!给刘峙准备两个棺材,看他选择哪一副!”
周辰又目光转向谷盈:“红十军团现有的军力如何?士气可还堪用?”
谷盈扶了扶眼镜,声音沉稳有力:“报告周司令,剔除伤员外,目前能投入战斗的有三千二百余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新兵,训练量不足。”
“但将士们求战心切,虽然白刃战、射击水平尚不足,但构筑工事、战术机动、战场纪律这些基本功都己过关。最重要的是……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最不缺的就是拼命的胆气。"
"胡闹!”李志飞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站起身,指挥棒在沙盘上敲得梆梆响,"司令,咱们还没到要拿新兵填战线的地步!红十军团这种半路出家的部队,怕是连迟滞作战都难当大任……”
说着他抽出份档案拍在桌上:“新三师代师长徐一泓,最擅长机动作战,既具备随机应变的战术灵活性,又富有积极主动的求战精神,这个游击兼阻敌的任务交给他最合适了。”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参谋们交头接耳间,周辰注意到谷盈的右手正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腕上一道狰狞的伤疤——那是第西次反围剿时留下的弹痕。
周辰沉吟片刻,谨慎地问道:“王军长,你对徐一泓了解多少?此人能否独当一面?”
王军长微微颔首:“徐一泓算是我的后辈,我对他还算了解。此人颇有才干,指挥水平出众,行事果断独立,只是……”他略作停顿,“有时过于追求奇谋险招,略显锋芒毕露。更重要的是,他尚缺几分统领三军的沉稳气度,还需多加历练。”
周辰若有所思:“这次任务倒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当年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这是丞相少有的决策失误,不只是因为看错了人,而是不该把关乎北伐成败的一战交托给一个新人,平白增添风险,就算打赢了那也是错。”
谷盈闻言,立即出言反驳:“司令,我曾与徐师长并肩作战,深知他是一位英勇果敢、指挥有方的将才。或许他过去有些不足,但人总是会成长的。更何况……”他目光坚定,语气加重,“将徐师长与临阵脱逃的马谡相提并论,实在有失公允。”
“是我失言了,我并非将徐师长与马谡相提并论,只是强调选将必须慎重。此次任务深入敌后,很可能要独自应对敌军主力,绝非等闲之辈能够胜任。”周辰认错倒是很坦然,眼下的他没有丝毫面子包袱,反倒是因为身边没人敢真的追究他的过错,认起错来那叫一个丝滑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