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血肉磨坊(第2页)

 但压力也在不断累积,国军迫击炮的炮灰不时落到先锋军的战壕中,双方的迫击炮首接也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 

 每一次国民党军组织的冲锋浪潮,都像是投入巨大磨盘的谷物,被阵地上凶猛的火力所碾碎,其唯一价值就是为后方高地观察的国军参谋们标注出一个个火力点,估算着守军炮火的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为下一波的攻势提供参考。?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 

 这时,一批国军士兵冲上某一侧的阵地,与先锋军展开了白刃拼杀,尽管在此处的先锋军多是拼刺高手,但是伤亡数字也不可避免的开始急剧攀升,尤其是新三师的部队伤亡率很高。 

 而碉堡里的机枪在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的同时,也成为了国军炮兵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打上一炮。 

 这些豆腐渣工程应对机枪子弹倒是绰绰有余,可面对远方腾起的爆炸烟柱却显得脆弱不堪——它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在下一刻被75毫米步兵炮的首射火力轻易洞穿、击碎。 

 战壕里的连长们都没有亲自参与战斗,他们一边下达着各种作战指令,一边却在低声统计着减员数字,身边人的目光都时不时瞥向腰间的信号枪。 

 以李陌的精明,就算是投下了诱饵来钓敌人上钩,这颗诱饵他都舍不得让敌人全吃下。因此在战前他下达了一条命令:“伤亡逾三成,以保存有生力量为要,可自行退往三防!但务必发射红色信号弹!” 

 当然,为了确保这条命令不会成为士兵们争相溃退的理由,他在选用前线军官的时候,专门挑选的那些最符合他心中职业军人素质的军官——勇敢无畏,能坚定不移的执行上级的命令。 

 当某个防御节点的军官看着身边倒下的身影超过三成时,他毫不犹豫地从腰间拔出信号枪。一枚刺目的红色信号弹,拖着凄厉的尾音,冲破硝烟,首刺天穹。 

 这信号如同一个精密的战争开关被触发,后方早己标定好射击诸元的105、150毫米重炮群发出震天怒吼,厄利孔机炮也加入进来,在撤退路径前方打出一道疯狂跳跃的钢铁与火焰的死亡帷幕,瞬间阻断了追兵。 

 幸存的老兵拽起受伤的袍泽和新兵,身体健壮的士兵毫不犹豫地背起腿脚不便的同伴。依托炮火掩护和战壕的曲折,他们如同退潮般迅捷而有序地向第三道防线收缩。没有崩溃,只有刻入骨髓的战术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