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协议达成(第2页)

 常凯申在会议上破口大骂:“江浙是我的命根子!先锋军兵强马壮都不敢碰,他韩复榘算个什么东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必须弄他!” 

 而且,周辰给的实在太多了:先锋军的主力全部撤出南方;答应不破坏九江、湖口的防御工事;立刻解除了对长江航道的封锁;之前缴获的武器可以打折赎回去;被俘虏的国民党官兵,只要本人愿意,随时可以回原部队。-d^a¢n!g`k_a′n~s-h\u^.`c¢o?m` 

 会后,有人小声提议“留着韩复榘牵制周辰行不行?”结果被常凯申劈头盖脸一顿骂:“放屁!你指望一头羊去搏倒老虎吗?撑死他还差不多!” 

 谈判到这个份上,常凯申其实挺满意了,比他预想中“大出血”的结果好太多,但面上绝对不能表现出来。要时刻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架势。 

 但让他窝火的是,周辰死活不肯立刻释放他的黄埔系军官,非要等先锋军全部到了山东才能放人。 

 “这不是拿我的学生当人质吗?摆明了信不过我!” 常凯申气得够呛,但也只能气一气。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他暗暗咬牙:这笔账,迟早要算! 

 武昌红楼,这座曾见证帝制崩塌的赭色建筑,此刻再次被推上历史的舞台。 

 议事厅内,空气里弥漫着旧书卷、新呢绒和隐隐的硝烟味。 

 一张宽大的猩红呢绒长桌横亘厅中,上面静静铺展着《武昌协定》。 

 签字的时刻到了。 

 第一个起身的是常凯申,他今日罕见地未着戎装,一身深青色长衫熨帖得不见一丝褶皱,仿佛要用这文人的外壳包裹住千疮百孔的武人尊严。 

 侍从捧上紫檀木笔盒,他取出的是一管特制的“中正”小楷紫毫笔,笔尖悬于羊皮纸上方。议事厅落针可闻,只有他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笔尖在起笔处悬停了足足三息,一滴饱满的墨汁不堪重负,倏然坠落,在起笔处晕开一小团不规则的乌痕。他手腕微颤,终究还是落下,字迹依旧刚硬,但那团墨渍却如同屈辱的烙印。 

 签罢,他猛地将笔掷入旁边盛着清水的笔洗中,“咚”的一声闷响,清水霎时被染作混沌的淡乌。他面无表情地坐下,目光垂落,神游天外。 

 接着轮到周辰,他没有走向桌边,反而解下了腰间的佩刀。那并非华丽仪仗,而是一柄厚重、布满细微划痕的实战军刀。为了今天这一刻,他己练习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