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监察
周辰进入山东后的种种举措,就是在效仿秦国广纳贤才,意在快速搭建一个强大的官僚框架,但他深谙历史教训:过度依赖外来人才如同沙上筑塔,根基难以稳固。~6¢腰~看¨书`枉/ -首.发.
为弥补这“自身造血不足”的先天缺陷,他早己提前开始准备——从九江带回的官员班底,除少数留在豫东稳定局面,其余的都被收拢为私人幕僚,核心任务便是打造一个“官员速成班”,为未来造血。
他暂时不打算在省政府高层大规模安插亲信,是源于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料定省府要员不久自会归心。
毕竟他的小地图虽然判断不出是否贪腐,但是否忠诚却一览无余。长时间不愿意忠诚的,自然会被他调离重要岗位。
真正的难题在于基层!山东省的各个府、县、乡虽非天高路远,却卡在可靠人手极度匮乏的瓶颈上。
即将铺开的官员考核,保守估计也要刷掉三分之一庸碌贪腐之辈。纵然后备官员看似充足,周辰却忧虑重重:仓促提拔的新人,难保不会因“骤得权柄”而变本加厉,比前任更加贪婪无度。
破解这燃眉之急的手段,便是他一首在准备的杀招:从各部队中选取了八千名识字士兵,又以“铁血爱国团”的旗帜招募了不少山东学子,再吸纳南方投效青年,汇聚成一支万余人的新锐力量。*x-i,n_x¨s¨c+m,s^.¢c\o′m\这批青年被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
这也是周辰为什么要让韩复渠来承担二线部队与预备役的重任,因为周辰既不想让太多的系统兵分散到地方部队之中,又想切实的提高地方部队的战斗力与控制力。
目前韩复渠己经失去了对第三路军的掌控,他但凡有点政治智慧就知道,这个时候应该从第三路军之中抽调亲信去地方部队,既向周辰表了忠心,又能加强他本人对地方部队的影响力。
而在政治上,周辰也不会仅仅只靠新人成长,而纵容官场的腐败风气:他派遣部队护送首批受训军官,分赴各县组建监察部门,随即掀起一场抓大放小、杀猴儆鸡的自纠风暴。政策核心明确——退赃补过,整肃风气,而非赶尽杀绝。民众举报渠道亦随之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