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统一编制(第2页)
展书堂的发言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思路,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编制还需要参谋部来努力。
因为当初修改编制的时候,就己经考虑到了为新编部队做模板,所以在连级部队上首接套用了主力师现有的编制。.齐_盛.暁!税`蛧¨ /免¢废\越,犊~
全连180人,装备12挺轻机枪(捷克式)和三门60毫米迫击炮。
这其中三门轻型迫击炮是致胜的关键,日军的基层火力掷弹筒对于机枪的威胁性实在太大了,如果不是担心对后勤的压力太大,周辰真想给每个连再多配三门。
但是从营级开始就不能一味照搬了,都说德军步兵师是伪装成步兵的炮兵师,这种夸赞当然会让步兵的战士们挺起胸膛,但后勤就要骂娘了。
而且,考虑到未来大规模扩军的需求,周辰必须得使用性价比更高的方案。要是以后发财了,再给野战部队集中加强火力也来得及。
这个时候按照展书堂的思路,效仿日军编制,日军一个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12挺92式重机枪),一个炮小队(两门92式步兵炮)和一个运输中队,总人数1100人。
而第5集团军的步兵营人数比日军一个大队略少,但火力却更加凶猛持久,并且极具针对性,对应编制如下:
4个步兵连共计720人;
一个机炮连(140人,装备8挺马克沁和4门80毫米迫击炮);
一个营部(140人,包括指挥、运输、通信、侦查等部队)。
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是,日军装备的92式重机枪虽然在中国战场上表现尚可,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作为农业国武器装备落后的基础上。
一旦进入太平洋战场与美军机械化部队正面交锋,这款武器的诸多缺陷就暴露无遗。
首先在射速方面,92式重机枪每分钟仅450发的理论射速,远逊于同期欧美主流机枪。
更要命的是其采用的气冷式设计,在持续射击时枪管过热问题严重,不得不频繁更换枪管,火力持续性完全无法与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