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迅速膨胀的民兵部队(第2页)

 这种合作社并不是那种大锅饭的模式,干多干少一个样,而是更早期的那种生产互助组。 

 举个例子,在农闲时期,平时100名农户的土地,完全可以让30个人来照料,其余的70人就可以去城里打工或者去工地干活,而留下的30人则可以从其余人的农田收益中分取一部分作为报酬。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 

 更关键的是,他们结成了合作社,土地规模就大了起来,便可以租赁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 

 还是那句话,眼下的山东根本不缺活干,用租赁机械省下来的人工,他们可以用在其他地方,赚出几倍的租赁费用。 

 对于那些富农和地主,要么与政府合作兴办大农场,要么就把手中的土地卖掉,周辰首接画了一道红线,凡是没能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地主,一律不得拥有超过200亩土地。 

 这个规定的打击面其实并不算广,在民国时期的地主富农之中占地超过200亩的连1%都不到,而在北方这一比例还要降低。至于说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阶层会不会因此进行激烈的反抗? 

 可以明确的说不会,如果是对整个地主阶层下手,那帮人彼此串联,说不定还有勇气对抗官府。但只有这一小撮,连舆论都不站在他们这边,他们就算是面临抄家的局面也未必有勇气首接造反。 

 更何况政府给了他们一条光明大道,他们也绝非无路可走,只是要摒弃传统的收租生活,开始实际参与农业生产之中。 

 如果真的不愿意,那也可以把多余的土地卖掉,眼下山东各地都在兴办工业,投资办厂也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他们就更没有理由反抗政府了。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他也没法在几个月内生产出供全省所用的农业设备,所以周辰并没有给各地定下太高的目标,但是各县最起码都要建成2~3个模范村,将来进行全面推广的时候,地方官员己经有了经验,而示范效应也会使得推广的阻力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