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剑指山海关(第3页)

 一场冬季大练兵,就让周辰多出了20万完成新兵训练的民兵部队。如果早知道山东的暴兵

速度能够这么快,那他何苦打草惊蛇? 

 参谋部进行了研判,如果不进行军演,日军大概率不会加快关东军的扩军速度。 

 那么等到今年春耕结束之后,突然对东北发起全面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一口气砍下半个东北。 

 但现实没有如果,周辰承认自己决策有些失误,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当初的他可算不到自己扩军的速度能有这么快。 

 而眼下周辰的布局,成功的将关东军逼入了困境,如果他们选择放弃山海关一线,那么整个辽西走廊将任他驰骋,周辰可以将战线一路推进到锦州一带。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再次上演。几乎在周辰开始转变思维,想要奋力一搏的时候。 

 日本军部与内阁也在进行紧急磋商,逐步排除掉内部的反对意见,决心全力一战——双方都急于打破眼下的僵局。 

 这是联合军的高层开始了新一轮的会谈,分析己经获得的情报,得出一个结论,关东军困于东北游击战的泥潭,眼下就是攻取山海关的大好良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源于日军长期没有向山海关锦州一线进行大规模增兵。而先锋军新编成的部队却在往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集结,前线的后勤仓库也越建越多。 

 这样一来,己方的兵力优势越来越大,后勤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再加上此前空军的大胜,首接激发了张学良收复故土的信念。 

 宋哲远倒是没有这么强的信念,但是如果能够收复东北,那东北军就没有理由再赖在华北了,到时候凭借战场上的军功,他把冀中地区收回来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东三省以后该怎么分,那是东北军与先锋军的事,他不想参与,也没有那个实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