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狼来了(第2页)
东北军方面目前总兵力15万,张学良调动了9万部队参与此次作战。
宋哲元在收编了冀东的地方武装之后,又吸纳了一些小军阀的部队,目前总兵力己经扩充到了8万。考虑到他还要承担张家口等地的守备任务,提防日军的察哈尔方面军,他将出兵人数控制在了4万。`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
如此一来,三军的总兵力超过了50万。这要是在三国时期,诈称拥有百万大军,那都算是低调的了。
聚拢如此多的兵力,当然不是为了好看的,如果攻击山海关顺利,这些兵力就是决战锦州的后备力量
尤其是辽西走廊200公里的漫长补给线,中间有许多的战略要地需要把守,这些兵力就是后勤安全的最大保障。
而一旦攻击不顺,那说不得就要用上车轮战术了。“绞肉机”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总好过打了败仗强。
如此庞大的兵力调动,纵使情报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也断然不可能完全避开日军那些无孔不入的眼线。
空中盘旋的侦察机、地面游荡的汉奸密探,乃至往来商旅中混杂的耳目,都如同密密麻麻的蛛网,任何大规模的军队异动都极易被察觉其形迹。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一师师长李志飞提出了一个颇具策略性的建议。
眼下反攻东北的绝密作战计划,仅止步于高层极少数核心将领的掌握之中,这便是难得的优势。
他提议:何不先以“常规换防”的名义作掩护?将几支最精锐、最能打硬仗的主力部队,悄无声息地部署到预定的前沿阵地。
这些部队行动时,一切按部就班,该有的辎重车队、营房搭建、阵地交接,都做得有板有眼,仿佛就是一次寻常的防区调整。
而庞大的后续兵团,则暂时按兵不动,维持原驻地的日常状态,不露丝毫即将大举行动的征兆。
待到这些先行抵达前线的精锐之师,利用“换防”的掩护期,秘密完成了作战物资囤积、攻击路线侦察、火力阵地构筑等一切战斗准备后,真正的雷霆一击方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