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沈阳疑云(第3页)
血泊中倒着日记的主人,他至死攥着起爆器,指缝间却塞着张泛黄照片——札幌的樱花树下,三个孩童笑靥如春。
当夕阳将辽西走廊染成血色,战场呈现出诡异的平衡,日军在竭尽全力的拖延时间,为此不惜代价。
先锋军一开始没有分秒必争的战术企图,但前线的指挥官敏锐的察觉到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将之作为紧急军情上报高层之后,没过多久,整个联军的行动速度陡然加快。
自从日军开始实行封锁政策之后,抗联的队伍获取日军军事情报的难度就增加了许多,竟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到日军的调度。
为了获取一手情报,王犀首接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向空军方面下令,十几架侦察机冒着巨大的风险深入到东北后方。
空军汇报的情报让他心头一紧——沈阳火车站列车往来频繁,周边发现了大股的日军,一列由朝鲜开往沈阳的火车上下来了许多日本兵。
除此以外还发现了各式火炮200余门,其中不乏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最少都有70多门。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本土己经向东北大规模增兵了。但是最蹊跷的就在于此,联合军选择先发制人,正式开战才第3天。按理来说,日本军部就算要增派援兵,这会儿日军应该都还没有在釜山港集结完毕。
可眼下大批日军确确实实出现在了沈阳地区。难道情报提前泄露了?
但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急忙将这些情报汇报给了远在济南的周辰。
至于说命令前锋部队停止进攻,他暂时不会考虑。整个辽西走廊的长度大约是200公里,沈阳到锦州的距离比这还长一些。
既然敌军还没有大规模向锦州增兵,那说明他们的准备也不充分,这一战还有胜算!
但是战时退,事关重大,还得由总司令来做决定。他要做的,是做好两手准备,无论上级下达怎样的命令,部队都能有条不紊的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