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大刀队不弱于人(第2页)

 城墙西北角腾起的烟尘最为骇人——那是三枚航弹同时命中弹药库的杰作,膨胀的火球里飞溅着铸铁炮管和人体残肢,冲击波震得十里外空投场的士兵耳鼻渗血。 

 地面在两种轰鸣中战栗:运输机的低吼是生命的脉动,轰炸机的尖啸是死亡的丧钟。 

 空投场边缘,厄利孔炮的嘶吼突然撕开喧嚣。两架贴着河沟突袭的日军侦察机被打得凌空解体,燃烧的发动机砸进城外的物资堆,引爆的子弹在人群里蹿跳起猩红光链。 

 浓烟中有几个稚气未褪的学生兵扛着浸水的棉被扑向火墙,另几个士兵发疯似的用刺刀割断挂在枯树上的伞绳。+d\u,a¢n`q.i-n-g\s·i_.~o?r!g· 

 一箱105毫米炮弹轰然砸进结冰的灌溉渠,也幸亏内部的防撞措施做得好,没有触发炮弹内部的引信,要不然这条灌溉渠只怕会被强行拓宽。 

 而在B-10铺天盖地的轰炸之下,高射炮位的日军在火海里仍旧坚持装弹,这些受到武士道熏陶的日本老兵在生命的威胁下反而越发疯狂,首到崩飞的青石板把他们拍进燃烧的瓦砾里。 

 这时,在锦州外围,一具飘向日军阵地的降落伞,被三八式步枪集火打成筛子。撕裂的伞衣下爆出雪白的大米,混着殷红血珠洒在焦黑的战壕边缘,饥饿的日军士兵冲出掩体疯抢,随即被88炮高爆弹连同米粒炸成粉雾。 

 另一边,一支两百人的先锋军,身着笔挺的黑色制服,刺刀闪着寒光,迈着沉重划一的步伐,“踏、踏、踏”地开进北平城。 

 黑压压的队伍沉默如铁流,只有整齐的脚步声在古老的城门洞下回荡。 

 当最后一架运输机掠过燃烧的城郭返航时,锦州西郊己铺满狼藉的钢铁残骸与飘荡的伞布,焦糊的粮食味混合着血腥气沉甸甸压在冻土上。 

 整场空投行动原定计划一次性空投180吨物资,除了一部分的粮食、弹药、药品以外,最主要的是30门105毫米榴弹炮,结果成功回收的物资约120吨,火炮零部件经过组装后只有23门。 

 同时,借着大轰炸之后城内日军一片混乱的时机,联合军凭借着兵力优势,开始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外围阵地展开猛攻。 

 王犀命令第一军一师、三师的步兵、工兵等部队开始安营扎寨、挖掘战壕,而机枪手和炮兵全部投入到这一轮的攻击之中。 

 这是先锋军自成军以来,第一次在大规模的攻势中没有重火力的优势,王犀自然舍不得让自己的首属部队投入到绞肉机之中。 

 正面强攻的重任交给了74师、81师,由师长展书堂负责指挥。这两支部队是由韩复渠的部队和先锋军新编师混编而来,本身的战斗力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再加上严格的训练与长期的抗日宣传。 

 以王犀的挑剔,对他们战斗力的评估仍然是可堪一用。 

 西线进攻双子山的任务交给了29军38师,由师长张自忠亲自指挥;东线朝阳堡则由东北军第51军113师负责,军长于学忠坐镇指挥。 

 王犀特意为他们增配了部分炮兵火力,临行前特意叮嘱:即便一时攻不下阵地,也要持续袭扰,务必把日军钉死在原地,防止他们分兵增援正面主战场。 

 这番体恤兄弟部队、避免他们伤亡过大的安排,却让张自忠这个山东汉子憋了一肚子火。他主动请缨参加收复东北的战役,为的就是在抗日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可一路下来净是些不痛不痒的任务。 

 他们是谁?他们是长城抗战的英雄部队,如今却沦为了打杂的部队,这谁能忍得了? 

 从锦州急行军时,29军的部队原本被安排在中间梯队,当上级下达急行军的命令之后。张自忠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是一个机会,硬是靠着他带头徒步行军、日夜兼程,愣是比预定时间提前一天赶到战场。 

 现在王犀这番安排,在他听来无异于一记耳光——仿佛在说29军就是不如先锋军能打,攻不下阵地也无所谓,反正有先锋军兜底。 

 回到自己的指挥部,张自忠把军帽往桌上一摔,心中暗自发狠:这次非要第一个拿下日军阵地,让所有人都见识见识西北大刀队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