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被端上餐桌而不自知(第2页)
没错,这回他猜对了,红军确实不敢来攻打太原。
因为此刻,先锋军派遣的密使正在临汾唇枪舌战,双方就撤兵山西的事情,己经快要达成了一致了。阎锡山己经成为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
一开始红军其实是不太乐意撤兵的,尤其是己经得手的河东地区,这里可是山西少有的产粮地。^萝+拉+暁-说¨ ~埂¨薪/醉^全′
将之建立成稳固的根据地,红军便再没有粮食短缺之忧了。
只是当理智占据上风之时,他们也明白,要达成这一目标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而且极有可能付出巨大的牺牲。
但是,当皖北根据地发来粮食丰收的喜讯时,他们还是勉为其难的坐上了谈判桌。
此时淮北宿州正值夏收时节,先锋军动用了3000台收割机,帮助皖北地区的农民完成了夏收,以每亩三角钱的价格,将当地一百多万亩冬小麦收割入库。
在达成合作之前,皖北的领导集体也向中央汇报过这一情况,但无论是他们还是中央,都察觉到这是先锋军收买人心之举,但也还是倾向于合作。
说到底,在军民鱼水情这一块,他们对先锋军的认知就是,初步跨入了门槛,但还没掌握精髓。
有点威胁,但是不多。而目前来看,机械收割能够有效的降低粮食损耗,与先锋军的合作有助于解决军队粮食短缺问题,大大增强他们的实力。
等到他们全军严阵以待,辅助先锋军的收割机车队,并广泛动员老百姓进行手动收割,终于完成了夏收大会战。
随后,他们便开始征收夏粮,并与军田的粮食一并归仓入库。最后统计得出,仅一个夏收,他们通过收税、军屯与向民间购粮等方式,总计收获了约2万吨粮食。
当他们将这一喜讯上报上去之后,当时可真是令不少人欢欣鼓舞。
但到了这时,中央才感觉到不对,这份糖衣是开开心心的吃了,炮弹可不好打回去。
夏收之后还有秋收,还有明年,还有后年。这要是断了合作,根据地的老百姓是会有怨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