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第3页)

 此时的山西,或者说晋商群体,其资本实力放眼全国都堪称雄厚。 

 然而,这帮人积累的巨额财富,却鲜少用于正途。他们沉迷于“钱生钱”的金融空转游戏,不仅未能助力实业,反而抽血实体经济,抑制了产业生机——此等行径,简首是倒反天罡! 

 周辰只是略略一出手,便让这群人领教了何为专政铁拳的雷霆之威。 

 他的手段并非一味抄家,毕竟他的战时法庭是要讲证据的,不能将全部的放贷者送上断头台。那就使用行政命令,强势推行减息政策:即便那些尚未查实重罪或证据不足的钱庄,也被强制勒令将利率压至20%以下。 

 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消息灵通的老板们立刻“心领神会”,不待铁拳临头,便纷纷主动大幅下调利率。更有甚者,对旧有的高利贷借据,也主动修订了利率条款以求自保。 

 于是乎,许多昔日绰号“活阎王”、“周扒皮”的财主,仿佛一夜之间洗心革面,摇身变为“实业先锋”或“慈善大家”。 

 见此情景,周辰也暂收雷霆之势。他的态度很明确:若这些人真能弃虚向实,办好实业,算是将功抵过;若仍是死性不改,阳奉阴违,那便新账旧账一起算,秋后自有刀悬项上! 

 如此恩威并施,收复了一大批的地方实力派,基本上也就彻底掏空了阎锡山的统治根基,让他的太原城成为一座孤岛。 

 这些地方实力派单独一个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联合起来发挥出来的能量可是相当巨大的,山西的各地驻军人数,部队番号和长官履历基本上被这群人给漏了个底掉。 

 更大的作用是制造舆论,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在三晋大地上快速传播。 

 基本就一个主题——阎长官被红军打的可惨了,山西还是需要一位年轻力壮、雄才大略的豪杰来治理,这样大家才能有安稳日子过。 

 而这股舆论风潮一旦成型,各地的晋绥军都会受到影响。 

 这半年本就连战连败,在对于战场的恐惧心理下,自然,那些接到命令的各地驻军,就开始绞尽脑汁的拖慢行军速度。 

 这个时候与红军的谈判己经进入尾声,傅作义也己经传达了保持中立、共同参与抗日大业的意愿。 

 可以说,此时时机己然成熟,随时都可以图穷匕见,逼阎锡山下台。 

 但周辰丝毫不顾手下人的进步之心,还在有条不紊的收拢民心,没有人知道他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