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钉死沽源(第3页)

 让吉野既无法抽调兵力支援岌岌可危的独石口,也不敢轻易放弃阵地后撤。 

 否则那些刚刚构筑起来的新防线,将如同抵在腰眼上的尖刀,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 

 沽源战场,没有独石口那种钢铁与血肉激烈碰撞的惨烈,却更像一场钝刀割肉的慢性绞杀。 

 张自忠的第一纵队,如同一道沉稳而坚韧的铁壁,将日军的乙种师团死死地摁在原地,动弹不得。 

 眼睁睁地看着独石口方向燃起的烽烟,自己只能无助的等待着独石口主战场决出胜负。 

 而在独石口沽源一线大打出手之后,燕山山脉的多处隘口,整条长城防线的中国守军,又开始对对面的日军发起了试探性的佯攻。 

 虽然名义上是佯攻,但不少部队是真的打出了主攻的气势,尤其是有了空军的火力支援,甚至逼的日军放弃了一些不太重要的阵地。 

 整条围绕燕山山脉所形成的两军分界线正在缓慢向北移,这样的持续施压,自然会让日军投鼠忌器,不敢从东北抽调太多的兵力去增援察哈尔。 

 而且在整个大本营的眼中,察哈尔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比较鸡肋,漫长而艰难的后勤补给线,注定了北方的敌人难以通过这个进军路线去灭亡华北政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时候的满清,他们也曾通过草原绕开山海关防线,进入到关内大肆劫掠。给明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但清军所有的后勤补给都要依靠以战养战,使得他们也不敢长时间逗留。 

 如今日军所面对的敌人,可远不是当初那个腐朽的大明所能相提并论的,他们自然不会存在这方面的幻想。 

 只是,不战而退会严重挫伤皇军的士气,在国际上、外交上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打不打得过和敢不敢打,那不是一回事! 

 即便最后还是丢掉了察哈尔,如果能够给予先锋军较大的杀伤,那也可以宣称是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