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刘备也学坏了啊,被忽悠瘸了的袁熙(第2页)
袁熙顿时词穷。
当刘备将讨伐阎柔上升到国家民族大义上,袁熙的任何说辞都会黯淡无光。-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毕竟,刘备说的是事实!
阎柔这个素与乌桓亲善的广阳太守兼乌桓司马,一直都在威压汉民、恩信乌桓,与其说阎柔是汉人,不如说阎柔是给乌桓人当奴隶当久了站不起来了。
若再对比后世同样被鞑靼掳走为奴也受到俺答汗重用的明将马芳,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尝有大捷,更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震边陲,为一时将帅之冠。
阎柔给马芳提鞋都不配。
袁熙的语气变弱:“阎柔能召集的兵马极多且又有代郡鲜于辅、渔阳王松相助,我和左将军的兵马加起来都不到五千人,极难取胜。”
刘备大笑:“袁刺史多虑了。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也。阎柔等人,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又有何可惧?”
见袁熙依旧踟蹰,刘备又诌道:“我在黎阳时,大将军曾与我共论三子,称“长子谭,为人刚勇有胆略;次子熙,为人聪慧有智略;三子尚,为人豪迈有器量。皆为袁氏虎儿,甚是欣慰。’,袁刺史何故在我面前假扮愚昧,莫非是有小人谗言,意欲离间?”
刘备的话说得漂亮。
原本是“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的偏袒之语,被刘备一改就变成了袁绍不偏袒任何一子。
刘备这话的潜在意思就变成了:袁绍觉得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不知道该立谁为嗣子。
虽说袁熙一向以袁尚马首是瞻,但不代表袁熙对嗣子位置没有想法。
见袁熙面色有了变化,刘备又加了一把火:“公孙瓒死后,大将军本可驱兵定六郡,却又令袁刺史都督幽州,袁刺史可知是何缘故?”
袁熙呼吸一急,显然被刘备的话勾起了好奇:“大将军是如何说的?”
刘备学着袁绍的举止动作说话方式,道:“大将军说,‘长子谭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已显刚勇胆略;三子尚礼贤敬士,已显英雄之表;唯有次子熙尚无表现的机会。故令次子熙都督幽州,以观其能。大将军不是不能驱兵定六郡,而是希望由袁刺史来定六郡。眼下正是定六郡的大好时机,事成则能得大将军欢心,袁刺史当真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