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袁绍弃军而逃,刘备诸葛亮南下助威(第2页)

 

 而在堂内。
 

 除了刘备,诸葛亮也在。
 

 “左将军,许攸为何会叛变投曹?”袁熙直奔主题,直勾勾的盯着刘备。-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
 

 刘备却是长叹一声:“许攸与曹操本是旧识,定是袁尚手段有失,没能诛杀许攸反让许攸携恨投曹,此举也的确令人意外。我没想到袁尚竟是无智之辈!让大将军兵败如此,袁尚难辞其咎!”
 

 在听到“让大将军兵败如此,袁尚难辞其咎”这句话后,袁熙表情先是惊愕,随即又变为欣喜。
 

 对啊!
 

 让大将军兵败如此,罪在袁尚!
 

 是袁尚要诛杀许攸,又不是我要诛杀许攸。
 

 我怕什么!
 

 想明白了关键的袁熙,顿感惭愧,忙又向刘备行礼赔罪:“是我方才无状,冲撞了左将军。”
 

 刘备扶起袁熙,安抚道:“袁刺史心忧大将军安危,一时情急,也是人之常情。方才我正与军师商议,是否要派兵前往黎阳,以助大将军声威。”
 

 袁熙不由一愣:“大将军已经败了,现在派兵去黎阳,又有何用?”
 

 刘备轻轻摇头:“我既受大将军之命出任涿郡为都督,今闻大将军兵败,焉有不派兵相助之理?袁刺史为大将军之子,又岂能不尽人子之礼?袁刺史要与袁尚和袁谭相争,此时正是良机。”
 

 一语点醒梦中人。
 

 袁熙欣喜再拜:“幸有左将军指点,我这便去整顿兵马。”
 

 刘备又道:“此番去邺城,只需挑选轻骑便可。需谨记,去得越早,袁刺史在大将军心头的分量便越重。”
 

 袁熙点头了然。
 

 虽是派兵相助,但实际上也不会真的与曹操再战,故而兵多兵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要送达。
 

 待袁熙离去,刘备转身大笑:“袁绍愚夫也。十万步骑力压官渡,却落个弃大军而走的败局。如今袁绍势力大减,军师为我所谋基业,已功成一半矣!”
 

 诸葛亮初见时的豪言,历历在耳。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又复灭公孙瓒全据幽州,虎踞河北,本为最强,当横扫天下,莫有能挡。然而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且又纵子争权,以至于河北文武各怀异心,其势看似如江河奔涌,实则淤塞暗生。亮料其必败于曹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