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诸葛亮未雨绸缪,袁熙或只是个弃子(第3页)

 

 诸葛亮目光灼灼地看着袁熙:“人到暮年,往往更重天伦亲情。当袁谭与袁尚因嗣位之争而罔顾手足之情时,若袁刺史能善待幼弟,一展兄长风范,且自身又不急不躁,无争位形迹。”
 

 羽扇轻轻一点,诸葛亮又露出了一贯的笑意:“试想,如此一位‘既尽兄长之责,又重天伦亲情’的儿子,如何不令大将军另眼相看?”
 

 袁熙的呼吸再次一促,眼神也变得更有神采:“听诸葛军师一席话,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眼下袁尚不在邺城,大将军又沉湎于酒色,仅有刘氏一人在,应是挡不住我将袁买迎至中山看顾。”
 

 诸葛亮见袁熙已经领会了用意,遂又提醒道:“事不宜迟,袁刺史还得早入邺城。徜若刘氏趁着袁尚离开邺城之际,又故技重施而令袁买染病,袁刺史今后便难与袁尚相争了。”
 

 袁熙登时起身,认同诸葛亮的判断:“袁尚去了东武阳,便有了不在场的证据,哪怕刘氏当着大将军的面迫害袁买,也怪不到袁尚身上。大将军最多也只能斥责刘氏几句,而不敢指责过甚。我这便动身去邺城!”
 

 看着袁熙离去的背影,诸葛亮暗暗呼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的笑容也变冷。
 

 “若你真有匡扶汉室之心,让你共掌朝纲也不无不可,可若你欲壑难填,那么亮也只能助左将军另择袁氏一脉,以收袁氏门生故吏之心了。”
 

 与袁氏争锋,那是各逞本事,但要收袁氏门生故吏之心,得善待袁氏后人。
 

 譬如受了袁绍恩义的牵招,与刘备同图大业的条件便是希望刘备能护袁绍一脉。
 

 而如田丰、沮授,别看两人对袁绍寒了心,可刘备若真的不愿庇护袁绍一脉后人,二人也不可能在袁绍死后改投刘备。
 

 要收颜良、文丑,更需要庇护袁绍后人。
 

 诸葛亮此举,便是未雨绸缪。
 

 与野心勃勃的袁熙相比,自幼孤苦的袁买,更容易被拉拢其心。
 

 5更来啦,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