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神纹本神
第182章 招贤纳士,诸葛亮的锄头挥向了并州(第3页)
诸葛亮微微摇头,目光灼灼:“大将军尚在,袁刺史也无需表现过甚,以免引起大将军的不满。亮听闻高干有一堂弟,名唤高柔,乃是蜀郡都尉高靖之子,善于治法。曾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三年方归,时人皆称其孝义。袁刺史可否走亲自走一趟上党,邀请高柔入常山,助大将军安顿蒙特内哥罗十万新降之民。只要高柔肯入常山国,亮便可助袁刺史说之。袁刺史再表高柔安顿蒙特内哥罗十万新降之民的功劳,请大将军以高柔为中山相。届时邺城若有变故,涿郡、中山、常山便可连成一片,皆受袁刺史号令。徜若袁刺史能力压袁谭和袁尚而得诸郡国的太守国相支持,高干又岂会不明大势?”
袁熙听得大喜:“诸葛军师之言,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啊。事不宜迟,我这便走一趟上党。”
诸葛亮摇扇轻笑:“袁刺史不先休憩几日?”
袁熙摇头:“夜长梦多,徜若袁尚返回邺城后得知我将袁买带走,或会因此而猜忌我,假使袁尚也表高柔为中山相,常山和涿郡便无法连成一片了。”
诸葛亮也不再挽留,拱手道:“那亮便预祝袁刺史马到功成了,徜若上党有不得志的四方游士,袁刺史也可一并邀请来常山国,亮皆可助袁刺史说之。”
论挖墙角,诸葛亮是专业的。
高干虽然喜欢招贤纳士,但却不懂得辨别人才的贤愚,山阳郡人仲长统曾拜访高干,评其为“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
这对诸葛亮而言,是个极其利好的消息。
不论是高柔还是其馀在上党不得志的四方游士,只要愿意跟着袁熙来常山的,诸葛亮都有办法将其留下。
周末懒了点,我努努力,争取五更写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