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诸葛亮与袁熙谋,让袁绍入中山避暑(第2页)

 

 这还没完。
 

 就在袁尚自以为得计时,袁谭忽然假借为袁尚庆功为名入了邺城,听闻袁尚公然弹劾许攸通敌叛变后,袁谭也公然弹劾审配私通曹操逼反许攸之罪。
 

 一时之间,袁尚和袁谭争执不休,支持袁尚的文武和支持袁谭的文武也争执不休,搅得袁绍日日不得安宁。?s-o·s^o¢x!s!w*.*c·o+m+
 

 “左将军暂时无忧了。”
 

 诸葛亮放下记载此事的竹简,闭目凝思,将邺城纷传的情报串联清楚后,心中了然。
 

 对此时的刘备而言,最缺的仍是时间。
 

 欲在河北积蓄力量,仅凭军威远远不足,更需要“人和”——这既指黎民百姓的归心,也指大族豪强与士林名望的归附。
 

 要赢得河北士庶的支持,刘备须投入大量时间周旋连络。
 

 凭借“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和中山豪族甄氏的鼎力相助,刘备在中山国拜谒地方耆老、名流的过程还算顺利。
 

 即便未流露出任何自立门户的意向,亦有颇具远见的大族欲在刘备身上下注。
 

 论兵力、粮草、家世、威望,袁绍本皆远胜曹操,官渡一战却惨败收场。
 

 此等结局,令河北诸多豪门在憎恨曹操之馀,亦对袁绍深感失望。
 

 而这位同时被曹操和袁绍看重的左将军兼汉室后裔刘备,则被一些深谋远虑的世家视为新的政治投资对象。
 

 五月。
 

 袁熙自上党返回,带回了高干的族弟高柔。
 

 “诸葛军师,我费尽口舌,才劝得高柔随我前来常山啊。”袁熙表面诉苦,实则难掩得意。
 

 归途中,袁熙已得知袁尚、袁谭在邺城斗得不可开交,心中更喜:斗吧,使劲斗!待尔等两败俱伤,嗣子之位终将落于我手。
 

 诸葛亮适时赞誉道:“恭喜熙公子时运渐通!今得左将军襄助,更有高柔等贤士归附,假以时日,必能号令河北,执掌四州兵马。南向勤王,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这番夸赞令袁熙愈发骄矜,又提议道:“诸葛军师,我是否该亲往邺城?值此五月暑气渐升,大将军正为袁尚和袁谭之争烦扰不已,我可借机请大将军前往中山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