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诸葛亮智珠在握,约谈了沮授和田丰(第2页)
调遣赵云离开后,诸葛亮没有眈误时间,而是又请来了在涿县避祸的田丰和寄情文学的沮授。
除了性格有缺陷,田丰和沮授的才能品行都是无可挑剔,很符合汉代孝廉之官的正统人才标准。
举孝廉虽然在执行上形成了世家大族的阶级固化,但举孝廉为官的初衷是没任何问题的,能在汉末乱世中还能恪守孝廉之官的正统标准,田丰和沮授就值得诸葛亮替刘备拉拢。微趣小税徃 追醉鑫漳劫
对于诸葛亮的才能和品行,田丰和沮授同样也是认同和佩服的。
能以弱冠之龄将幽州吏治肃清,让幽州士民能恪守律法、安居乐业,只有大贤才能办到。
而诸葛亮,就是田丰和沮授眼中的大贤!
“参见军师。”
田丰和沮授谦逊问礼。
随后。
田丰拱手又问:“不知军师召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诸葛亮的目光落向田丰和沮授,淡淡开口:“中山相陶升之子陶景携母急入涿县避祸,声称袁尚带兵入了卢奴。”
田丰瞳孔微变,语气一沉:“袁尚在此刻带兵入卢奴,陶升又遣子携母急入涿县避祸,这是要夺权啊!”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如炬:“田先生既已洞悉袁尚意图,应知此举将会令河北局势骤变。袁尚若是夺权成功,必会派兵阻断左将军回返幽州的退路,而亮受左将军信任坐镇后方,必不会坐视不理。战事若启,必会波及二位,故而请二位前来,议一个两全之策。”
沮授不似田丰一般惊讶,语气神态都淡定如常,被问及两全之策时也只是淡淡开口:“我如今只是幽州的文学从事,不是大将军麾下的监军,若战事开启,我当闭门授课。我如今只想教书育人,不想参与任何的权力相争。”
对于袁绍父子,沮授早已死心。
涿县有大量的典藏书籍,足以令沮授寄情。
前些日子,蔡文姬返回涿县后也带回了不少蔡邕珍藏的典籍,让沮授沉迷其中而更不愿去理会窗外事。
见沮授有了决择,诸葛亮又看向田丰。
相较于寄情文学的沮授,田丰更在意天下大事,兼之袁绍昔日厚礼相请让田丰铭记在心,田丰亦不愿袁绍受难而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