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不可避免的忧患,徐庶庞统齐献良策(第2页)

然而,既以仁德信义立足于世就不能违背仁德信义,否则出身不如曹操、袁绍的刘备就无法赢取士民的推崇和依附。

出身寒微的势力君主,行事为人还不讲仁德信义,又有谁愿意真心跟随?

昔日刘秀之所以能自众多宗室中脱颖而出,正是凭借其仁德信义赢得了士民的广泛支持,最终成就大业。

“洛水之誓”更成为此后两百余年间士人誓约的典范,若非司马懿背信弃义,破坏此誓的权威,其影响力或许还能延续至晋朝乃至唐代。

庞统淡然进言:“主公多虑了。袁绍欲让位与主公,乃是袁绍之意而非主公之意。主公若是不愿与袁熙反目,可让袁熙暂代并州刺史之职,共治并州,以安其心。倘若袁熙不肯安心与主公共治并州而生离叛之心,主公也无需再与袁熙秉持仁德信义。”

虽说让袁熙暂代并州刺史,但实际上刘备真正能执掌的并州诸郡也就上党一郡,而上党太守又是赵云。

让袁熙共治并州,既能给袁熙一个台阶,也可以确保刘备在并州实际控制权不丢。

即便袁熙不会甘心当傀儡也无更好的选择,袁绍偏心袁尚而忽视袁熙,刘备至少还能给袁熙名义上的利益。

庞统的进言亦有杀伐狠辣之意。

相较于袁尚和袁谭,袁熙是最没资格当袁绍嗣子的人,也是最需要借助外力的人。

袁熙若是能想明白自身的立场,今后也能博个封侯,若是想不明白,那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刘备仔细思考了一阵,同意了庞统的提议,遂派人去请袁熙。

而在别帐。

徐庶寻到了正在饮酒解闷的颜良、文丑,观二人神情作态,徐庶心头已有了三分猜测,遂近前讨要酒水:“眼下天寒,若不饮酒委实难受,不知二位将军可愿与庶共饮?“

左将军长史专程来讨要酒水,颜良、文丑自然不会吝啬,当即取了个干净的酒樽递与徐庶,邀其坐下共饮。

徐庶则是热情的与颜良、文丑攀谈在河东的战事,拉近彼此的关系,聊到尽兴处,徐庶忽然又话锋一转,叹道:“可惜,今后很难再与二位将军共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