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神纹本神
第301章 河北版携民北上,刘备曹操正式交锋(第2页)
“跑?又能跑去哪里?我祖祖辈辈基业皆在邺城,逃亡岂不是连生计都断绝了?”
“命都要没了,还顾什么生计!留在城中,有钱也没命花。赶快收拾细软,能带多少带多少,保命要紧啊!”
“.”
在生存本能的强烈驱使下,城中大量士民也纷纷收拾行囊细软,争相要求加入沮授北上的队伍,一时之间应者云集,声势浩大。
见此情形,袁尚又深感忧虑,找到沮授:“若带着这许多拖家带口的士民一同北上,行进必定迟缓如牛,极易被曹操追兵赶上!”
都到这般危机情形了,袁尚想的依旧还是自己,沮授不由暗暗摇头,干脆利落地回答:“尚公子不必忧心。公子可速速率领众将吏家眷轻装先行,不必与士民队伍同行。”
沮授深知袁尚绝非刘备,要袁尚效仿刘备那般携民同行、甘苦与共,简直是痴心妄想。
袁尚若真有这心,早就留在邺城与曹操死战了,又何必仓皇北逃?
一个惜命之人,是决计不会与民共患难的。
袁尚听了此言,如释重负,心头巨石瞬间落地。
若只带将吏家眷轻装简行,一昼夜之间便可抵达安全地带邯郸城,曹操无论如何是追不上的。
至于那些执意要跟随的城中士民?又非他袁尚召唤而来,自然无须理会他们能否抵达邯郸城。
三日后拂晓,袁尚果真迫不及待,仅率众将吏家眷轻装简行,疾驰直赴邯郸城,将乌泱泱的士民队伍全然抛诸脑后。
沮授则选择留在了后方,亲自引导并护卫着这如同长龙般庞大而缓慢的士民队伍一同前进。
沮授心如明镜,刘备肯派兵接应,要的就是河北万千士民之心!
因此,沮授必须以“左将军刘备援护邺城士民”的名义,竭力保住这群跟着北上的士民。
得知竟是声名在外的“仁义”左将军刘备亲自在后方接应,惶惶不安的士民们果然安心不少。
虽然前路漫漫,忧虑难消,但至少队伍秩序相对稳定,无人再给沮授增添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