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关羽政治见长,夏侯渊弃马爬山而逃(第2页)
不再尤豫,夏侯渊又对着身边的十几个心腹死士嘶吼:“随我突围!爬山!”
谷底的厮杀声、惨嚎声、马嘶声依旧未停,趁着颜良、文丑扑杀别处残军,夏侯渊带上死士,丢掉了碍事的马匹,如同穷途末路的野兽,极其狼狈地向南侧缓坡急急而奔。
山风呼啸,卷动着被抛下的将旗和夏侯渊散乱的须发。
“将军,夏侯渊跑了!”
关平眼尖的发现了弃马而逃的夏侯渊,急声提醒。
“无妨。”
关羽瞥向夏侯渊方向,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扯动,似乎早有料定。
既然选择了在此地设伏,关羽自然也清楚何处能脱困,故意在脱困之地安排最少的豪族杂兵,既然是围师必阙的兵法理论运用,亦是放夏侯渊生路的政治智慧。
徜若来的是曹仁曹洪这类的曹将亦或者曹营外姓诸将,关羽即便不杀也会生擒。
来的是夏侯渊,就得有所考虑了。
曾在许都呆了几个月的关羽很清楚,曹营内外诸将,以夏侯敦为首,夏侯渊次之。
换而言之:夏侯敦和夏侯渊在曹营的地位,就如同关羽张飞在刘营的地位,若夏侯渊有失,如今在邺城势头正盛的曹操定不会善罢甘休。
曹操又曾因夏侯敦被吕布部将生擒而下达了“自今以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的严令,也绝对不会因为夏侯渊被生擒就会妥协。
若曹操深感耻辱而不顾一切的要与刘备死磕到底,必会严重的影响刘备当前罢兵养民的策略;诸葛亮这次南下部署的意图,也只是为助刘备聚拢河北民心而非与曹操决一死战。
反之,若只是击败夏侯渊而放其生路,则会令曹操权衡利弊:是继续与刘备死磕到底,还是暂时罢兵另觅良机。
关羽亦得考虑,当马腾韩遂、张鲁刘璋、刘表孙权以及去了平原的袁谭,是否会因为关羽一战生擒夏侯渊而误以为刘备之势已经胜于曹操,继而选择坐山观虎而非与刘备合力制衡曹操。
诸葛亮在指点关羽兵法的时候也辅以政治智慧,就是怕关羽只顾军争胜败而忽略政治考虑,再现“前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后脚白衣渡江糜芳献城身死麦城震惊曹刘”这类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