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新钱利弊及应对,诸葛亮乱世重典法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士民怨声载道。
然而,诸葛亮提议铸钱绝非凭空臆断。
一者是亲历过刘巴直百钱的推行及后续影响,深知善后之道。
二者是九郡三国的世家豪族窖藏五铢钱已至泛滥境地,严重扰乱物价,北迁新民因忧虑钱币贬值,又多拒收钱币而行以物易物,极为不便。
症结在于:世家豪族仅需从地库挖出囤积的五铢钱,即可换走新民辛苦劳作一年的粮食;而新民获得的钱币未及使用便已贬值,只因豪族不断释放窖藏钱币入市流通。
贬值恶果显见,赋税缴纳时,官府与新民俱受重损
就连今日售蜀锦所获两千馀万钱,待豪族持续释放窖藏钱币后,数月或也会贬值过半。
乱世中世家豪族地窖所藏钱币之巨,远超常人想象。
曹操掘墓盗金之举,正是因墓中钱币可即取即用。
然而社会产出总量有限,超量钱币流通必致币值崩塌。^1^5~1/t/x/t`.~c?o^m+
更甚者,若曹操遣人携巨量五铢钱涌入九郡三国,无需动武便可摧垮刘备的经济。
念及此,诸葛亮遂向曹宣详解:“曹校尉所言甚是,董卓铸小钱确为前车之鉴,亮亦深以为戒。你忠心提醒,足见虑事周详。然则,今日亮之议铸新钱,与董卓所为有云泥之别,不可一概而论。”
曹宣凛然,拱手而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语气徐徐,尽量放缓了速度:“董卓铸小钱意在掠夺民财,其以劣币强替五铢,更滥发无度,终致钱贱如沙,一石谷需数万钱,此乃暴政之祸。”
“左将军治下情形殊异:流民无馀财而行物物交易,豪族囤钱致钱多物少,乃钱币壅塞引发物价腾贵。五铢泛滥反成灾源,新钱之铸须量入为出、严控发行,实则以新币为闸,疏解钱流、平抑物价。”
“董卓行无本之政,亮施固本之策:新钱以屯田水利、安顿流民为本,既解府库之困,更惠民生之久安。若有度支校尉精算发行,新钱反可遏制五铢泛滥,将粮价自二百钱压至百钱,使百姓得利而安心稼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