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河北人心向刘备,诸葛亮再度掌剑印(第2页)

 

 对于诸葛亮的提议,刘备只是思虑片刻,便将剑印再次托付给了诸葛亮,又道:“眼下云长、翼德、子龙皆不在,渤海和河间也仅有汉升和子经可为大将。元直、元皓和公与虽然多谋有智,但勇武不足也难以与曹将临阵抗衡。?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等乌桓突骑抵达涿县后,我会亲自引兵去救渤海河间。故而此番,就由军师负责统筹战事。”
 

 在大势上,刘备的眼光也是不差的,眼下局势危急,需要统筹九郡三国所有的军力和民力,方有可能抵御曹操的春季北伐攻势。
 

 兼之渤海河间方向统兵大将人手不足,刘备也需要亲自上阵充任大将,故而以诸葛亮来执掌剑印是最优决择。
 

 若曹操在此,定要嘲讽一句:玄德岂能露怯?但刘备有自知之明,想要统筹九郡三国所有的军力和民力,眼下惟有诸葛亮一人能办得到!
 

 “谨遵主公之令!”
 

 事急从权,诸葛亮当仁不让。
 

 右北平自涿县有七百馀里,算上调兵时间,即便乌桓突骑急行军也得十日才能抵达涿县。
 

 为避免乌桓突骑未至而渤海和河间就已生出意外,诸葛亮在分派调兵符令后,又分派檄文至涿郡诸县出榜招募义兵。
 

 刘备明面上兵寡,但危机时刻亦可募兵于民。
 

 尤其是涿郡还有数万自徐州而来的士民,这数万士民与刘备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得见左将军府出榜招募义兵,登时就有数千青壮踊跃报名。
 

 兼之刘备又是涿郡人,涿县刘氏以及近几年与涿县刘氏走得近的家族,也未藏着掖着,族中有志气者也纷纷自募青壮响应。
 

 又有故安人赵犊和霍奴各聚部曲五百人,自请入涿县,愿为刘备效力。
 

 令诸葛亮动容的则是:七十七岁高龄的郑玄,不顾病躯,亲笔撰文告知门下受业弟子助刘备一臂之力,仅仅是受业弟子的姓名就罗列了百馀人,这百馀人几乎都分布在河间、渤海,不是出身世家豪族就是诸县有名望者。
 

 蔡邕之女蔡文姬亦含泪撰文,泣诉若非得刘备解救,此生恐永陷胡尘之辱;更蒙刘备以国士相待,聘为官学西席。以此拳拳之心,泣请父辈故旧仗义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