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神纹本神
第366章 诸葛亮势如破竹,欲劝臧霸归降刘备(第2页)
东莞城在沂水上游,开阳城在沂水中游,两地相距百余里,斥候沿沂水乘船而下,半日就可抵达。
闻得诸葛亮兵围东莞城,臧霸也是惊得不浅。
“诸葛亮驱兵东莞,莫非青州已经尽数失守?”臧霸心头犹疑不决。
诸葛亮来得太快,以至于臧霸还无法及时获悉青州变故。
思虑片刻,臧霸一面调利城太守吴敦回开阳驻守,以防下邳的陈登北上,一面又调北海相孙观、城阳太守孙康齐救东莞,臧霸则亲引步骑两千沿着沂水北上东莞城,依山险下寨静等孙观、孙康兄弟合兵。
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并未攻取东莞城,也未伏击臧霸,而是等臧霸安营下寨后才遣使送信。
信的内容也很明确,就是劝臧霸弃暗投明。
对此,臧霸不置可否,只让信使回称“容我考虑”。
诸葛亮也真就让臧霸考虑,直到孙观、孙康引兵也抵达东莞城外,才遣使再问。
有孙规、孙康合兵,臧霸的底气也足了,直接驱兵至东莞城外诸葛亮营阵前,邀诸葛亮答话,诸葛亮策马出阵,黄忠持弓相随。
“臧相引兵而来,是为降,或为战?”
诸葛亮似乎早有预料,羽扇轻摇间不见有半分意外。
臧霸蹙眉扫视诸葛亮身后军阵,见旌旗分明阵容整齐,亦不由心惊,遂呼道:“我奉朝廷之命镇守琅琊,诸葛军师何以言降?”
言下之意:臧霸是朝廷封的琅琊相,故而也不会向左将军刘备请降,若朝廷的琅琊相向左将军请降,有违廷制。
面对臧霸的诡辩,诸葛亮淡笑而呼:“左将军奉衣带诏讨贼,凡助曹贼者,皆为叛逆。臧相既是奉朝廷之命镇守琅琊,那便不是贼了。既不是贼,为何又驱兵阻拦?”
臧霸被诸葛亮的反问噎得一滞,沉默片刻后,臧霸声势弱了几分:“曹公亦是奉诏讨贼,诛除不臣。青徐之地,纷乱已久,某受命于此,当保境安民,止息干戈。诸葛军师引重兵入境,莫非要再启战端,使青徐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