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攻自破(第3页)

 “多谢狄兄提醒。”他沉吟道,“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完成酒精量产。只要东西好用,前线将士受益,这些闲言碎语伤不了我。” 

 狄咏摇头:“沈兄小看他们了。王德用管着军器监物料调配,若他暗中作梗...” 

 话音未落,沈昕慌慌张张跑进来:“哥!军器监来人说,明日拨给酒精作的白铜和精炭减半!” 

 沈瑜与狄咏对视一眼。果然来了。 

 “无妨。”沈瑜冷笑,“正好试试我的新方案。” 

 当夜,酒精作坊灯火通明。沈瑜召集所有工匠,宣布了物料短缺的消息。 

 “诸位,”他环视众人,“有人不想看我们成功。但西北将士等着酒精救命,我们不能停。” 

 老铜匠张铁头第一个站出来:“沈大人待咱们以诚,咱们不能怂!老头子我认识几个城外铜匠,能借些料来!” 

 “我兄长在琉璃坊做工,边角料总能讨些。”年轻匠人李二狗附和。 

 沈瑜深深一揖:“多谢诸位。我沈瑜在此立誓,酒精若成,功劳是大家的!” 

 众人轰然应诺,干劲十足。沈瑜取出早就画好的简化设计图——用陶器替代部分铜件,以竹管辅助导流。虽效率略低,但成本大减。 

 “妙啊!”张铁头拍案叫绝,“陶器耐热又便宜,沈大人怎想到的?” 

 沈瑜笑而不答。前世化学实验课上的简易蒸馏装置,没想到在这里派上用场。 

 三日后,第一批五十斤酒精如期交付枢密院。 

 更让王德用没想到的是,沈瑜同时呈上的还有一份《酒精制备改良疏》,详细记载了低成本制作法,建议推广各边军自给自足。 

 “好一个沈瑜!”仁宗在延和殿拍案赞叹,“不居功,不藏私,心系将士,朕没看错人!” 

 王德用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让沈瑜在官家心中分量更重。 

 更让他吐血的是,赵徽柔听说此事后,首接闯到军器监,当众宣布:“本宫奉父皇口谕,今后每月初一、十五,亲临酒精作督查进度!” 

 这哪是督查?分明是给沈瑜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