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拗相公王安石。(第2页)
李玮手下养着一批心腹打手,领头的外号“独眼彪”,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亡命徒。更重要的是,李玮到任后,以“整饬江防、缉拿水寇”为名,频繁调动州城厢军,行动诡秘,开销巨大,账目却是一笔糊涂账。
“整饬江防?”沈瑜在租住的小院厢房里,看着董君平用炭笔在粗纸上勾勒出的简陋江防图。他指着图上几个被重点圈出的、偏僻荒凉的江湾,“水寇不去商船往来的主航道,专挑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剿来的贼赃呢?怕是都进了李衙内的私库吧?”
他一眼看穿这拙劣的借口背后,是赤裸裸的武装走私和贪墨军饷。?武.4*墈_书, ~首*发+
沈瑜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收集下李玮的罪证,然后光明正大的用法律处刑。他要让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哪怕是仁宗都无话可说,无情可求。
但是他需要借势,一个承务郎,能在舒州翻出什么水花?需要找一个在舒州当地有话语权的人。
舒州通判,王安石。
沈瑜早己打探清楚,他常去的那家书肆,王安石也会去。
这位未来将搅动大宋风云的拗相公,此刻不过三十出头。
他出现在书肆,并非为了买书,而是亲自来向掌柜索要州衙历年积欠的笔墨纸砚账册,准备核查。
沈瑜当时正在翻阅一本关于本地水利的古籍,听到动静抬头,恰好与王安石审视的目光撞个正着。
“足下是?”王安石问道。
“学生沈瑜,汴京人士,为备考省试,来此游学。”沈瑜放下书,依礼拱手。
“沈瑜?”王安石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回忆什么,“可是那位献酒精、中解元的沈怀瑾?”
“通判大人竟知道学生?”沈瑜微微讶异。
“祥瑞活人,解元之才,岂能不知?”王安石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
“然,祥瑞虽好,终是奇技。治国平天下,当重根本。农桑水利,赋税刑名,方是经世大道!足下既有大才,何不将心思放于此等实处?游学访古,固是雅事,然于社稷何益?”
他指着沈瑜手中那本水利书,目光灼灼,
“譬如这舒州水利,年久失修,圩田易涝,民多困苦。与其皓首穷经于故纸堆,不若实地踏勘,寻一治水良策,造福一方黎庶!”
这一番话,劈头盖脸,毫不客气。换了寻常士子,怕是要面红耳赤。沈瑜却心中一动。他放下书,迎着王安石审视的目光,非但不恼,反而坦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