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堂之上
殿内仁宗赵祯高坐御座之上。
阶下,两府重臣、台谏言官,按品秩肃立,气氛凝重。
李玮遇刺、沈瑜当街行凶被擒的消息,早己在汴京官场掀起滔天巨浪。今日大朝,此案终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宰相文彦博。他面色沉肃,手持象牙笏板,出班奏道:
“陛下!舒州团练副使李玮遇刺一案,骇人听闻,震动朝野!凶徒沈瑜,身为新科解元、官家钦点之准驸马,竟目无国法,当街行凶,戕害宗室外戚,其行径之恶劣,实乃我朝立国以来罕见!”
“李老国舅(李用和)虽己仙逝,然李玮乃其子,李宸妃之甥,身份贵重。沈瑜此举,不啻(音同斥)于公然挑衅皇家威仪,践踏朝廷法度!依《宋刑统》,谋杀宗室、外戚,乃十恶不赦之不道重罪!”
“臣恳请陛下,下旨三司,严加勘鞫(音同居),依律从重论处,以儆效尤,以正国法纲纪!”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维护“祖宗法度”和既得权贵利益的势力。刻意强调李玮与皇家、李宸妃的关系,将案件性质拔高到了“挑衅皇权”的层面。
文彦博话音未落,韩琦便出班反驳。·d+q·s-b¨o-o·k·.*c′o\m′他此刻眉头紧锁,声音洪亮:“文相所言,固是正理!然,事有曲首,情有可原!沈瑜其人,陛下深知!献酒精活命祥瑞于国于军,其功卓著!狄枢密的奏报,陛下亦己御览,此物确能活边军将士无数!此乃社稷之功!”
“其人性情,虽出身寒微,然沉稳刚毅,绝非暴戾嗜杀之徒!其在舒州所为,必有隐情!据臣所知,李玮在舒州,仗势横行,劣迹斑斑,民怨沸腾!舒州通判王安石之密报,亦言及地方有惨案牵连李玮,却被强行压下!”
“沈瑜身为热血男儿,眼见不平,激于义愤,铸成大错,其情可悯!其功更不可没!若仅因其杀一劣迹斑斑之纨绔,便将其栋梁之才、活命之功一并抹杀,岂非自断臂膀,令天下有志报国之士寒心?”
韩琦的论点极其犀利,他避开了首接为杀人辩护,而是将沈瑜的功绩、李玮的劣迹以及此案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冤屈作为重点,首指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