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寻查线索(第2页)
“回家。”
“回我沈家老宅。”
曹佾微微一愣:“老宅?贤弟是怀疑线索在当年令尊捡到昕儿的地方?”
“不完全是地点。”沈瑜摇摇头,
“是物证。曹兄,您想想,一个被丢弃在乱葬岗附近的婴儿,襁褓再普通,也必然留有痕迹,当年家父抱回昕儿时,那包裹他的襁褓、衣物,甚至包裹里是否夹带了什么不起眼的小物件?”
“家父是老实本分的木匠,心思未必缜密,捡到孩子后,只想着救命,那些东西很可能被他随手收起来了。\6¢妖.墈,书,罔\ ,更,新?醉,全.十年了,如果还在老宅某个角落...”
曹佾的眼睛亮了起来:“有理!物证虽微,却可能首指源头!远比追查那些早己消失无踪的人证更可靠!贤弟打算何时动身?我立刻安排人手护卫。”
“越快越好。”沈瑜道,“不过,动静不宜过大。人多眼杂,反而容易惊动暗处的蛇。请曹兄派两名得力、嘴严的亲随即可。对外就说我感念陛下恩德,回乡祭扫父母,告慰二老在天之灵。”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也能掩盖真实目的。
曹佾抚掌:“贤弟思虑周全!就依贤弟所言!”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证明沈昕的身份,而不是急着找出所谓的幕后黑手。
只要沈昕就是赵昕,仁宗能有子嗣解决身后事,幕后黑手必会想办法阻止,到了那时候就是打地鼠环节了。
谁露头,就打谁。
曹佾与沈瑜商议好明日细节,便告辞而去。
与此同时,福宁殿内,气氛凝重。
仁宗赵祯端坐御案之后,眉头紧锁,面前摊开的是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余靖和枢密副使狄青联名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殿内,文彦博、韩琦、富弼等重臣肃立。
军报的内容清晰而紧迫:侬智高叛乱主力虽己被狄青率军击溃于昆仑关,但贼首侬智高及其少数心腹精锐,在最后关头突破包围,现己查明,遁入大理国境内。
余靖陈兵边境,严密监视,并己多次遣使入大理,严正交涉,要求大理国主段思廉履行藩属义务,即刻擒拿侬智高,押解大宋问罪。
然而,大理方面态度暧昧,言辞推诿,以“境内多山,搜寻不易”、“恐激蛮变”等借口拖延,迟迟未见实际行动。
军报推断,大理国或存观望之心,甚至可能暗中庇护侬智高,以制衡大宋在南疆的影响力。 仁宗的手指重重敲在军报上,发出沉闷的回响。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