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董伽罗(第3页)

 他将自己和大宋比作洱海水,只是映照出大理各方真实的样貌(天光云影)。 

 水本身是平静的(大宋无意主动干涉),那么映照出的影子(大理局势)若有混乱,根源便不在水,而在被映照之物本身。 

 这是把球踢回给大理内部,暗示混乱源于自身,大宋只是客观反映。 

 董伽罗沉默片刻,才说道:“水虽澄澈,然水下亦有暗流涌动,巨蚌藏珠,毒蛟潜伏。” 

 “檀越观水,只见其表,焉知其里?若暗流破水而出,毒蛟兴风作浪,殃及池鱼,水亦难辞其咎。” 

 他承认大理内部有暗流(高氏)、毒蛟(侬智高),警告沈瑜,若这些力量爆发,造成灾难(殃及池鱼,指边境动荡,生灵涂炭),大宋这个“观水者”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沈瑜知道这是关键,想了想道:“大师悲悯,小子听说昔有毒蛇盘踞要道,噬人无数。一勇士过,欲斩之。智者曰:斩蛇易,然其毒液西溅,反伤无辜。不若驱猛虎过此道,虎啸山林,蛇自遁入深穴,不敢复出。” 

 “勇士遂引虎至,蛇果遁,道遂通。此驱虎吞狼,以毒攻毒之法,虽非至善,然可免玉石俱焚之祸。小子愚见,洱海之暗流毒蛟,或亦可寻其天敌而导之?” 

 他终于点明了核心策略,将高氏这头猛虎引向侬智高这条毒蛇,利用大理内部的矛盾(天敌)去解决问题。 

 禅房内陷入沉寂,一旁的罗护罗依旧垂目,仿佛入定。 

 董伽罗枯坐,唯有那双眼睛,在沈瑜脸上停留了很久,很久。 

 他自然听懂了沈瑜的比喻。高氏是虎,侬智高是蛇。 

 大宋要做的,是引导虎去吞蛇。 

 良久,董伽罗没有首接回应沈瑜,而是拿起案上的大般涅槃经,翻到其中一页,手指轻轻点在一行字上,推至沈瑜面前。 

 沈瑜凝目看去,那是一段古老的梵文。 

 一旁的罗护罗翻译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