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抄个菜谱不过分吧?(第2页)
“二位请了。在下汴京沈瑜,适才听二位高论,纵横捭阖,鞭辟入里,心向往之。尤其是这位兄台,”
他看向苏轼,“为纵横家鸣不平,见解独特,敢问高姓大名?”
苏轼正争论在兴头上,见有人搭话,还是个气度不凡,自称来自汴京的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墈-书/屋/ ?唔¨错.内`容_
他起身还礼,动作洒脱:“在下眉山苏轼,字子瞻。这位是舍弟子由,苏辙。” 他指了指旁边的沉稳少年。
苏辙则是起身,一丝不苟地行礼:“苏辙见过沈兄。”
同时暗暗提醒一旁的苏轼。“当时研发酒精和香水的沈驸马吧?”
“原来是苏氏昆仲!久仰久仰!”
其实每次沈瑜对人说久仰,都是毫无客套之意而是发自内心。
毕竟从小学就开始久仰了.....
“哎呀?久仰!”苏轼大咧咧地摆手,毫不认生地凑上前,一把拉住沈瑜的胳膊就往桌边引,“沈兄你可是从大理那回来的?快给我讲讲!听说你还亲手擒了那侬智高?当真了得!还有那大理的风物人情...”
苏辙无奈地摇了摇头,低声道:“兄长,莫要拉扯,有失礼数。”
苏轼这才讪讪地松开手,嘿嘿一笑:“无妨无妨,沈兄一看便是豁达之人!对吧,沈兄?”
沈瑜失笑:“子瞻兄率真性情,令人心折。”
三人落座。
清风徐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在苏轼的追问下,沈瑜挑了些大理的风光见闻讲给兄弟俩听。
洱海月,苍山雪,崇圣寺三塔的庄严,乌蛮部族的剽悍....
听得苏轼心驰神往,击节赞叹,恨不能立刻飞身前往。
苏辙则听得十分专注,偶尔提出一两个关于当地物产,地理或民俗的细节问题。
“不知沈兄对苏秦张仪之辈,有何高见?”这时,苏轼的思维转回开头。
沈瑜笑道:“高见不敢当。只是方才听子瞻所言纵横亦是大道,深以为然。不过嘛...”
他故意顿了顿,慢悠悠道。
“此道如烹小鲜,火候最难掌握。火小了,鱼不熟,说服不了人,火大了,鱼焦了,容易把自己也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