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苏联笑话永不过时(第2页)

 上次在宫内自己敷衍了一下王安石,没想到这人这么记仇,追上门来要个说法。 

 宋朝讲究个防将不防兵,所以不在乎兵多不多。 

 因为毕竟是个没大一统的王朝,所以对兵力的需求很高。 

 要知道,唐时最多也就八十万的士兵,若是两朝都算鼎盛时期,唐的疆域面积是宋的西倍多。¢薪+完_夲!鉮?占+ ~首·发· 

 然而,庆历年间宋有一百多万的士兵... 

 为何如此呢,因为宋为了防将,用了一招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也就是更戍法,禁军每三年就要换一个地方驻扎,但是将领是不跟着士兵一起走的。 

 这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深知将领为害之道,所以专门来用此法制约他们,让他们无法跟士兵产生太强的联系。 

 自然也就没有叛乱的风险。 

 但是宋历代君王又讲究一个秉持祖宗家法,根本没有变通一说。 

 如此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如何打的了胜仗? 

 然后又采用了质量不行,数量来凑的方法,打不过,那就再招兵。 

 从而兵力是没少,不过战力也没涨就是了。 

 这也就是冗兵。 

 沈瑜放下茶盏,沉吟片刻。 

 他知道王安石等人都是务实的改革派,空谈道理无用。 

 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后世那个著名的苏联笑话,稍加改编,或许能更形象地点破要害。 

 “良策不敢当。” 沈瑜笑了笑,“倒是想起一个听来的海外轶事,或可解疑,亦能稍窥此弊之根由。” 

 王安石三人微微一愣,没想到沈瑜在这严肃话题上突然要讲故事,但都露出倾听的神色。 

 “话说海外有一大国,其兵亦冗,耗费无度。其主忧心忡忡,召集重臣商议裁军。” 

 沈瑜慢悠悠地说。 

 “一位老成持重的将军进言:陛下,万不可裁! 主问:为何? 将军答:若裁撤百万之军,百万壮丁流散民间,无所事事,岂非动摇社稷? 主深以为然。” 

 吕公著和韩维微微皱眉,这理由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沈瑜继续道:“主又问另一位以智谋著称的文臣。文臣沉吟道:陛下,将军之言差矣!非但不能裁,还应增兵!主大惊:何以增兵? 文臣道:陛下请想,若再增兵百万,则百万壮丁入营伍,有饷可食,有纪可束,岂非天下太平?” 

 “噗.....” 韩维刚喝进嘴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强忍着咽了下去,脸憋得有点红。 

 吕公著也愕然,随即摇头苦笑。 

 “主闻之,亦觉有理,然心中更加烦闷。” 沈瑜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