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给台谏扣帽子(第3页)
“那西夏...的推断...”
沈瑜立刻回应道。
“没藏讹庞,必有所动。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至少...今日之内,宫门外,是清净了。”
赵祯点点头,闭上眼睛,挥了挥手。
“你...也退下吧。让朕...静一静。”
“臣告退。”沈瑜行礼退出。
沈瑜回头看了一眼宫门,又想起那群台谏官离开时的背影,无奈的扯了扯嘴角。
转移注意力,这招算是成了。
就是不知道等这帮老学究回过味儿来...
司马光刚才但凡来一句类似于可有实据?边报何在?兵部,枢密院可有急奏?的问题。
或者他们看一眼那密报,都能明白这事儿还没影儿。
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啊,沈瑜一番话,把不相信首接等同于坐视边民遭难,道德高地占得死死的。
怎么反驳?
之所以用这种扣帽子的方法让这群台谏官息事宁人,主要还是怕了司马光了。
司马光这人主打一个认死理,他觉得是什么样,他不跟你辩,哪怕是跟你辩,他输了,但是他还是要这么做,哪怕他是错的。
比如说王安石熙宁变法,司马光跟他不对付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呢?
司马光觉得,王安石变法就是在与民争利。
他认为,天下财富有个总和,国富则民穷。
王安石所有的变法内容都没有压榨百姓的地方,但是司马光就是这么说。
因为他认死理。
其实这个事儿在文彦博和宋神宗的对话中就己经有了答案。
文彦博说,变法就是与民争利,会让百姓不便。
宋神宗就疑惑了,变法不是对于士大夫们不便么,关百姓啥事儿。
文彦博就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跟这种人你非说跟他论个对错?那得从盘古开天论起来了,所以还不如首接扣个高帽解决了事。
沈瑜摇摇头,哑然失笑,快步向宫外走去。
忽悠一时爽,善后火葬场啊!
得赶紧去找王安石和庞籍老爷子,商量怎么把这声东击西的戏码,唱得更圆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