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尘归尘,土归土(第2页)

 看到沈瑜进来,赵昕的嘴唇动了动,眼中瞬间涌起一层水雾,却又被他强行忍了回去。 

 他只是对着沈瑜点了点头。 

 沈瑜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跪下。 

 小殓之仪在司礼内侍的低声引导下开始。 

 为帝王沐浴更衣的,皆是最亲近的内侍与宗室男丁。′看+书`屋¢暁?税¢蛧^ ^免·废*阅-独* 

 沈瑜作为驸马,亦在其列。 

 当那具曾经承载着帝国重量的身体被小心翼翼地抬出时,沈瑜的心,再次被狠狠刺痛。 

 他记得,这双手曾亲手为他斟满酒,这双臂膀曾在他大婚时给予他祝福。 

 如今,只剩下冰冷的僵硬。 

 小殓毕,便是更为隆重的大殓之仪。 

 梓宫被移至大庆殿,百官按品级入殿哭拜。 

 富弼、韩琦、欧阳修...这些平日里在朝堂上争锋相对的重臣,此刻都跪在地上,老泪纵横。 

 接下来的七日,是殡。 

 梓宫停灵于大庆殿,日夜有僧道诵经,百官轮流守灵。 

 沈瑜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陪在赵昕身边,教他应对繁琐的礼仪,在他撑不下去的时候,低声给他打气。 

 七日后,梓宫被移至皇城西北角的攒宫暂厝。 

 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皇帝,宋除了赵匡胤以外,都是崩后才选陵地。 

 宋制,帝后陵寝皆在生后卜建,故需先在京师内临时停灵,此地便称“攒宫”。 

 接下来的数月,将是漫长的“山陵使”工作期。 

 卜选陵址,设计陵寝,营造地宫....所有的事务,都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北宋皇陵的选址主要遵循五音姓利的风水原则,五音姓利将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同五行中的土,金,木,火,水分别对应。 

 赵姓属角音,

《五音经》云:“东高西下谓之角地,南高北下谓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 

 因此北宋皇帝均葬于嵩山之北,青龙山之西的巩县 

 与此同时,另一项关乎国本的大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大行皇帝追上庙号与谥号。 

 礼部、太常寺、翰林院的官员们,在查阅了无数典籍,反复商议后,终于拟定了初步的庙号与谥号,呈送至己开始听政的皇长子赵昕面前。 

 “庙号:仁宗。” 

 当沈瑜看到这两个字时,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仁为庙号的皇帝。 

 一个仁字,盖棺定论,道尽了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