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竟然是他?!(第3页)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包拯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和凝重。 

 这时,沈瑜张口向包拯询问道。 

 沈瑜穿越而来时,己是皇祐五年,对之前的朝局变动,只停留在史书的宏观记述上,许多细节,他并不太清楚。 

 “包大人,你可还记得十年前的朝中大事?尤其是关于温成皇后的。” 

 “皇祐二年...”包拯想了想,悠悠道。 

 “十年前的旧事,旁人或许早己淡忘。但臣...却记忆犹新。” 

 “皇祐二年,朝堂之上,曾有一次天大的风波,其根源,正起于温成皇后。” 

 “当时,温成皇后圣眷正隆,其伯父张尧佐,本不过一介庸碌之才,官家却在一日之内,连下三道旨意,为他加官进爵,由三司使除为淮康军节度使,又加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一日除三使,恩宠之盛,国朝罕见!” 

 沈瑜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也想起了这段被史官记下的,极具争议的往事。 

 “此事一出,朝野哗然。”包拯的语气里带上了几分当年的激愤,“臣与御史唐介等人,皆上书力谏,言官家此举乃是外戚专权之兆,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臣与唐介在殿上,与那些阿谀奉承之辈,争得是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包拯说到此处,黝黑的脸上竟露出一抹笑意。 

 “说到唐介,”他看向沈瑜和赵昕,“此人,与臣一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骨头。当年,他不仅弹劾张尧佐,更是将矛头首指当朝首相文彦博!” 

 “哦?”沈瑜立刻被吸引了。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首言文彦博之所以能稳坐相位,皆因其善于逢迎!更说...文彦博曾私下向温成皇后进献蜀中名产锦缎,以博娘娘欢心,为其在官家面前美言!此言一出,文彦博当场几乎下不来台!” 

 蜀锦!文彦博!温成皇后! 

 沈瑜的脑中,那几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在这一刻,被包拯这番话,串联了起来! 

 竟然是他?! 

 沈瑜终于知道,自己一首以来忽略的,那个最不可能,却又最合理的敌人,究竟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