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转战北疆,对战大毛(下)(第3页)
在大毛的另一端,位于大毛首都的克宫深处,一场足以影响远东局势走向的高层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那间宽敞却昏暗的会议室里,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将外界的光线与喧嚣严严实实地阻隔在外,唯有几盏低垂的吊灯洒下昏黄黯淡的光晕,给整个空间蒙上了一层压抑而凝重的氛围。大毛的党政军要员们神情肃穆,围坐在一张长长的胡桃木桌前,他们的脸上满是凝重之色,每个人都深知此次会议所探讨的议题意义重大,关乎着大毛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布局与国家的未来命运。
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紧握的文件随着他的动作在空中挥舞了一下,随后重重地敲击在桌面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佛要借此宣泄内心的愤懑与坚定决心。他大声疾呼道:“同志们!大毛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是我们绝不容许有丝毫侵犯的底线!这片土地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延伸,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捍卫我们的权益!”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则面色阴沉,眉头紧锁,仿佛在思索着更为深远复杂的问题。他缓缓开口,语调沉稳却又透着深深的忧虑:“在当前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如同在钢丝绳上行走,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心,对大毛的国际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损害。我们不仅要考虑军事行动的可行性,更要兼顾外交层面的影响与后果,务必做到慎之又慎。”
一时间,会议室里众人各执一词,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如火花般在空气中激烈碰撞。有人主张立即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以雷霆手段迅速解决远东危机;有人则认为应先通过外交斡旋,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与理解,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争论声
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每个人都据理力争,试图说服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随着会议的逐步推进,经过多轮激烈的讨论、权衡与妥协,一个针对东北军的作战计划逐渐在这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清晰成型。这份计划凝聚了众人的智慧与决策,同时也预示着更大的危机,正如同一片乌云,在悄然间迅速积聚、逼近。而一场足以决定东北命运走向的生死之战,或许己在这看不见的暗流涌动中,悄然拉开了沉重的帷幕,只待那一声令下,便将掀起惊涛骇浪,改写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