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远东定鼎:奉天和约与版图重塑(五)(第2页)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大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外部重压,令大俄代表团陷入两难抉择的困境之中。接受汉斯国的提议,意味着大俄需要在领土和主权等核心问题上做出让步,这无疑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巨大挑战;拒绝汉斯国的提议,则可能导致苏德战争进一步升级,大俄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军事形势。在这关键时刻,大俄代表团必须权衡利弊,做出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艰难抉择。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阿美利卡,局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总统哈丁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他在一场重要的公开讲话中,措辞严肃地表明:阿美利卡国内的公众舆论,己经对这场战争的长期延续以及海量资源的持续消耗,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不满。?k,s·w·x*s_./
o?r.g^民众的忍耐己达极限,再也难以忍受现状继续下去。
哈丁总统的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的深意不言而喻。大俄,作为阿美利卡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受援方,长期以来一首依赖阿美利卡提供的军备、物资等关键支持,来维持战争中的巨大消耗。一旦阿美利卡终止对大俄的物资供应和道义支持,大俄在战争中的处境无疑将变得更加艰难。
此时的大俄代表团,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汉斯国的强硬威逼如泰山压顶,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另一方面,阿美利卡潜在的断援压力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在这双重夹逼之下,大俄代表团原本就高度紧张的心理防线,终于不堪重负,彻底崩塌。
签约仪式当日,素有 “东方莫城” 之称的冰城城,被大自然悄然披上了一层洁白盛装。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如天女散花般簌簌飘落。每一片雪花,都宛如历史的无声见证者,悠悠然自九天之上降临人间,静静蛰伏在街角、屋檐,等待着见证这场足以改写远东格局的重要谈判。
此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会场。车门打开,章学良身着一袭雍容华贵的貂皮大衣,身姿挺拔地现身仪式现场。他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举手投足间尽显少帅风范。凛冽寒风裹挟着雪片呼啸而过,他的大衣随风烈烈作响,衣角如旗帜般肆意翻飞,将他身为东北军统帅的威严与霸气展露无遗。
与之相对的,是大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此刻面色如霜,岁月在他脸上雕琢出深刻的纹路,每一道都承载着往昔的荣耀与沧桑。他的目光中透着复杂的神色,既有对当下局势的无奈,又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
他那布满老年斑的手,青筋如同枯藤般微微凸起,正吃力地紧握着钢笔。手因内心的波澜而不可抑制地微微颤抖,这颤抖泄露了他看似平静外表下,翻涌如潮的内心。他的思绪飘回到过去,那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日子,他率领红军战士冲锋陷阵,为大俄的领土完整和荣耀而战,可如今却要面对这样一份无奈的文件。
当笔尖缓缓触及文件,在 “外蒙划归东北军势力范围” 这行字上落下签名时,他仿佛耗尽了毕生的力量。钢笔笔尖深深嵌入纸张,发出细微却尖锐的声响,好似锋利刀刃划过冰面,又似沉闷惊雷在寂静旷野炸响。这声响,承载着他内心深处翻涌不息的不甘与痛苦,顺着这道划痕汹涌而出。
在这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冰城城上空,裹挟着西伯利亚的寒风,久久回荡。这寒风,仿佛也在为一个时代的落幕而哀鸣。曾经大俄在远东地区的强势地位,随着这一笔落下,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而伏罗希洛夫作为这一历史节点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心中的五味杂陈,又有何人能真正体会。
根据《奉天和约》的严苛条款,大俄需向东北军赔付一笔高达六亿美刀的巨额款项,此赔款将分三年逐年到位,如同一场精心规划的资金 “马拉松”。当下,首批一万吨石油正浩浩荡荡地穿越波涛,向着大连港全速进发。这滚滚而来的黑色 “血液”,恰似一场及时雨,为东北军的复兴大计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澎湃动力,让每一个怀揣强军梦的将士都能真切感受到复兴曙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