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蛰伏与崛起:钢铁雄师的蜕变之路(三)(第2页)

 三个装甲团呈雁行阵列,浩浩荡荡开赴训练场。108 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方阵,在雪原上缓缓移动,宛如巍峨的山脊线在行进。履带与冻土剧烈摩擦,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那声响似远古巨兽苏醒时的咆哮,震颤着整片大地。 

 与此同时,师属炮兵团的 12 辆 m12 式 155 毫米自行火炮,悄然隐藏在丘陵的反斜面。·s~i`l_u?b¨o′o.k-..c?o*m¨液压驻锄深深扎入冻土之中,为火炮提供稳固支撑。23 倍径炮管己完成校准,炮口微微昂起,仿佛蓄势待发的猛兽。这些火炮能够将 50 公斤重的高爆弹,精准投射到 14 公里外的目标区域,随时准备用猛烈的火力支援前方的装甲部队。 

 东南方天际线与地平线相接处,蒸腾的热浪扭曲着空气,2

5000 人规模的混编装甲集群正于开阔红土地上演习红蓝对抗。钢铁洪流撕开晨雾,300 辆豹 - 1 坦克组成尖锐突击矛头,炮管扬起的角度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其标志性的 105 毫米线膛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首指三公里外的模拟敌阵。履带碾过碎石的铿锵声中,这些汉斯国血统的钢铁巨兽正以每小时 55 公里的速度形成突击锋面。 

 在装甲矛头两侧,300 辆 sd.kfz.251 半履带车如同灵巧的猎犬,搭载着全副武装的机械化步兵呈雁形展开。车载重机枪不时喷出火舌,压制模拟敌方火力点,敞篷车厢内的士兵们紧握突击步枪,战术目镜折射着战场信息,随着车身颠簸灵活变换防御姿态,履带与轮胎扬起的烟尘间,半履带车群正默契地向侧翼迂回包抄。 

 后方,300 辆黄鼠狼步战车组成的楔形编队以更密集的阵型穿插突进。车顶机关炮旋转时发出的液压传动声与反坦克导弹发射架的机械运转声交织,车载火控系统的电子蜂鸣此起彼伏。当模拟敌机掠过空域,这些钢铁堡垒瞬间组成立体防空火网,车载高射炮管齐刷刷指向苍穹,编织起密不透风的弹幕屏障。 

 战术电台里不断传来各兵种指挥官冷静的指令,加密频道的数据流在指挥车内的战术屏幕上跳动。通过东北军自主研发的战场协同系统,坦克主炮转向、步兵下车点、步战车火力支援等指令,都能在 0.3 秒内完成跨兵种同步。滚滚烟尘中,钢铁洪流时而展开钳形攻势,时而化整为零规避 "敌方" 空袭,将步坦协同战术推演到了极致。 

 更引人注目的是,50 架经过特殊改装的 r-4 首升机正低空盘旋在战场上空。这些武装旋翼巨兽不仅加装了威力巨大的 m-179 机炮,还配备了双联装 mg-15 航空机枪,机舱外挂载的火箭弹巢虎视眈眈。当它们掠过装甲集群上空时,螺旋桨掀起的气浪在地面卷起尘雾,为这场现代战争的模拟演练增添了立体维度的威慑力。 

 在西伯利亚广袤雪原的褶皱深处,北纬 60° 的极寒锻造着钢铁的意志。绵延二十公里的地下工事群中,蛰伏着令整个东欧平原震颤的钢铁洪流 —— 第 1 机械化混编师。这支由 25000 名精锐组成的战略集群,自切尔诺贝利防线战役后完成涅槃重生,如今正以獠牙毕露的姿态等待出击时刻。 

 其核心打击力量呈三角矩阵分布:三个重装坦克团犹如战争机器的齿轮组,每团 108 辆豹 - 1 改进型主战坦克组成的钢铁方阵,在红外探测仪下宛如燃烧的赤色巨蟒。这些经过乌拉尔兵工厂深度改造的钢铁巨兽,车体装甲新增的纳米复合陶瓷层能抵御 125mm 穿甲弹的正面轰击,车顶搭载的主动防御系统更可在 0.3 秒内拦截来袭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