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蛰伏与崛起:钢铁雄师的蜕变之路(九)

 汉斯国制造的仪表盘上幽绿光芒如同深海磷火,在舱内投下诡谲光影。\x.i?a*o+s·h~u_o¢h·o/u_.`c^o?m-战术屏显上,数据流以每秒万行的速度滚动,敌我态势图实时刷新着三百六十度空域威胁。飞行员们在这数字洪流中,既要通过头盔显示器捕捉虚拟敌机的红外特征,又要通过肌肉记忆精准操控襟翼角度,更要凭借多年磨合形成的默契,用三次呼吸间隔的摩尔斯电码与僚机完成战术沟通。在这分秒必争的战场,每一次呼吸都是精密计算,每一次按键都是生死博弈。 

 刺耳的电流声突然撕裂座舱内的寂静,无线电传来的尖啸声中,地面指挥急促的警告炸响:"发现 ' 敌' 机编队!方位 270,高度 3000 米!" 三架银灰色战机组成的菱形编队如惊弓之鸟,瞬间化作三只离群的苍鹰,在铅灰色的积雨云层间灵巧穿梭。每一次蛇形机动都带起撕裂空气的尖啸,机翼划破雨幕,甩出晶莹的弧线。 

 23 岁的王牌飞行员周志远死死攥住操纵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猛然将拉杆向后拉到底,战机如同被激怒的银龙,拖着尾焰首刺苍穹。过载带来的重压如同无形巨手,死死将他按在座椅上,呼吸变得沉重而急促。仪表盘的红灯疯狂闪烁,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他却置若罔闻,双目如同鹰隼般紧盯着雷达屏幕,飞行头盔内蒸腾的热气模糊了护目镜,豆大的汗珠顺着边缘滑落,滴在飞行服的肩章上。 

 指挥中心穹顶垂下的水晶吊灯在作战沙盘上投下粼粼光斑,章学良将军紧握着蔡司望远镜的指节泛白,皮革包裹的握柄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这位身着笔挺戎装的少帅微微前倾身躯,目光如炬地锁定在全息投影屏幕上跃动的红色光点 —— 那是东北军精锐航空队正在进行的夜间模拟空战演练。 

 当编号 03 的战机在三维模拟图中突然完成一个教科书般的滚筒机动,以近乎贴地的姿态擦过虚拟山谷,成功摆脱 "敌机" 的红外锁定时,章学良猛地拍在指挥台上,金属台面发出闷响:"好小子!这招低空急转用得妙!将咱们这架战机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了!" 他腰间的勃朗宁手枪随着动作轻晃,鎏金雕花的枪柄在灯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x¢7.0!0+t¢x?t′.,c-o`m′ 

 然而下一秒,编号 07 的战机在模拟兴安岭山脉区域突然出现剧烈抖动,三维坐标图显示其高度数据正以危险的速度下降。章学良瞳孔骤缩,抓起猩红按键的军用对讲机时,皮靴在打蜡地板上划出刺耳声响:"07 号战机注意!夜间目视距离有限,必须严格参照仪表数据!立即执行拉升程序!" 他的声音裹挟着白山黑水间淬炼出的威严,在穹顶高达十米的指挥大厅里层层回荡,让周遭参谋们手中的铅笔都不自觉顿了顿。 

 子夜三点的警报声撕裂营区寂静时,地勤兵们早己在零下十五度的停机坪等候。当第一架 p-51 野马战机的引擎轰鸣声穿透浓雾,章学良下意识裹紧军大衣 —— 衣襟处的铜纽扣早己被磨得发亮,那是父亲章作林送他留洋前亲手缀上的。 

 八架战机依次滑出停机位,加力燃烧室启动的瞬间,橘红色尾焰如同出鞘的赤霄剑,将跑道两侧的积雪映成流动的金箔。章学良注视着领航员王耀武率先拉升,螺旋桨搅动的气浪掀飞他脚边的碎石。这支由归国华侨、航校精英组成的特遣队,在过去半年里经历了三百余次模拟空战,机翼蒙皮上至今留着实弹演练时的灼痕。 

 "报告副总司令,编队己完成楔形阵列!" 副官的喊声被引擎声吞没。章学良抬手挡住扑面而来的气浪,看着战机群在云层间划出交错的航迹。此刻的东北大地仍在倭军铁蹄下呻吟,而这些用战后赔款换来的美式战机,正是他暗中筹备的 "雪耻计划" 核心。当最后一架战机化作天际的星芒,他摸了摸桌上放着的作战地图 —— 冰城、长春、奉天的坐标上,红圈正沿着铁路线缓缓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