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风云际会:准备开启北洋军内的统一之路(三)

 议事厅内红木地板浸在摇曳的烛火里,每道木纹都像凝固的暗河,将跳跃的光影割裂成斑驳的碎金。¨6+1~墈¨书·蛧* .庚¢新/嶵.全/二十余名将领围坐在檀木长案两侧,他们铠甲上的铜片与烛火相撞,在青砖墙上投下参差的剪影,随着夜风在墙上不安地颤动。当阎西山将联名通电草案重重拍在案上时,宣纸与檀木相击的闷响惊破死寂,檐角铜铃突然发出清越的声响,九连环相撞的颤音掠过众人耳畔,惊得几个年轻校尉肩头猛然绷紧,腰间佩剑随之轻晃。 

 会议室里,黄铜吊灯将惨白的光洒在参会者紧绷的脸上,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参谋长赵代文扶了扶金丝眼镜,镜片折射出冷冽的光,如同出鞘的利刃。他缓缓起身,展开手中的牛皮卷,那上面墨迹未干的统计数字,像是一个个刺眼的警示符号:"诸位请看这组数据 ——"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东北军坐拥全国最先进的东北造野炮群以及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装甲集群,这些他们自己制造的钢铁巨兽。他们不但有射程远超我们现有的火炮,还有那些对我们来说坚不可摧的装甲部队。" 赵代文顿了顿,手指在牛皮卷上划过,"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们所有的兵工厂在满负荷运转时,每月竟能产出十多万支步枪。这是何等惊人的工业实力!"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紧绷的面孔,继续说道:"再看看我们晋军,娘子关防线至今还在大批量使用汉阳造。这些老旧的武器,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说到这里,赵代文拿起折扇,重重敲在地图上的奉天城:"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与少帅章学良联合,是我们保存实力、谋求发展的唯一出路。·l_o*v*e!y+u,e~d?u,.,o·r′g¢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陷入沉思,赵代文的话如重锤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话如重锤砸在将领们心头。军需处长用算盘珠拨弄着军费缺口,骑兵旅长摩挲着磨损的马刀,年轻的参谋则盯着窗外摇曳的军旗发呆。终于,资历最深的老将捻着白须长叹:"当年傅做意守涿州,靠着东北军的重炮才扭转战局。如今国难当头,我们不能再做井底之蛙。" 

 青砖地缝里渗出的寒气顺着马靴爬上膝盖,阎西山背手在督军府议事厅来回踱步。军装领口的铜制 "晋" 字徽标随着步伐轻晃,在摇曳的煤油灯影里忽明忽暗,像极了此刻华北平原上诡谲多变的局势。当他第三次经过檀木长案时,靴跟突然重重磕在青砖上,震得案头镇纸旁的狼毫笔杆微微颤动。 

 "备墨!" 

 副官捧着宣德炉上前时,瞥见主帅眼尾因熬夜泛起的血丝,却被那双眸子里骤然迸发的精光刺得不敢首视。狼毫蘸满徽墨,在洒金宣纸上划出苍劲弧线,力透纸背的字迹里藏着三十载戎马淬炼出的狠厉:"愿响应少帅号召,为统一华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墨汁尚未完全渗进宣纸纤维,带着滚烫温度的电文底稿己被塞进牛皮信套,八百里加急的火漆封印上,阎西山特意按上了代表晋绥军最高机密的虎头纹章。暮色西合时分,阎西山的警卫员拿着手稿前往电报室,准备密电东北军接受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