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岁末惊雷:战火前的最后安宁(四)(第2页)

 十二月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寒意灌入鼻腔,将章学良的思绪拽回汉城港的深夜。寒气像带着细齿的利刃,在他领口处游走,刮得脖颈泛起细密的战栗。 

 港口探照灯刺破浓稠的夜幕,在浪尖切割出惨白光带。之后将要部署的二十艘 "华夏" 级导弹驱逐舰如沉睡的钢铁巨兽,整齐排列在泊位上。′微*趣/晓.说- ,哽?薪\最-全.舰体随着潮汐的起伏微微摇晃,龙骨深处传来低沉的呻吟,像是远古海兽苏醒前的呓语。 

 垂发系统的菱形盖板缝隙渗出幽蓝冷光,如同深海生物的荧光。内部恒温舱里,海基 "玄武" 导弹阵列如同蛰伏的深海巨蟒,弹体表面凝结的水珠沿着导流槽缓缓滑落,在甲板上砸出细小的水花。每个发射单元都在精密温控系统的作用下,保持着最佳战备状态。 

 主动相控阵雷达持续运转,扫描波纹在漆黑海面投下无形巨网。五百海里半径内,任何金属回波都逃不过智能火控系统的甄别。从低空掠过的飞鸟,到潜伏水下的潜艇,在这套精密的探测网络下都无所遁形。 

 一旦作战警报穿透雾霭,这些蛰伏的 "海龙" 将撕裂浪幕腾空而起。助推器尾焰会瞬间染红夜幕,照亮整片海域。与此同时,舰艏的近防炮己经开始旋转,在海天交界处编织出由拦截弹与电磁干扰组成的死亡屏障。任何敢于闯入者,都将在密集的火力网中化作太平洋上空的璀璨烟火。 

 防空阵地的海拔参数与雷达盲区补偿、反舰集群的协同算法框架

、近程突防单元的电磁干扰矩阵、中程威慑力量的核常兼备配比……章学良的钢笔尖在作战地图上划出凌乱的轨迹,墨点晕染成暗红的血渍。军用沙盘上错落的微型雷达站模型,在钨丝灯下折射出冷冽的金属光泽,恍若无数把悬在脖颈的利刃。 

 他的瞳孔随着脑海中三维立体攻防图的旋转而收缩,推演到导弹饱和攻击阶段时,右拳重重砸在胡桃木作战桌上。指节与木纹碰撞的闷响惊飞了窗台的麻雀,而实木桌面凹陷的月牙形痕迹里,渗出丝丝缕缕的汗渍,如同被攥紧的生命线在震颤。 

 但这份燃烧的战略热情,很快被西伯利亚寒流般的现实浇灭。各势力安插在沈阳城的情报网络,像蛛网般笼罩着每个街角。茶馆里的说书人、火车站的搬运工、甚至兵工厂旁的小摊贩,都可能是潜伏的眼线。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曾经倭国远东情报局的 "雪狼" 特工小组,如同蛰伏在冰原下的毒蟒,任何异常的工业用电波动曲线、特殊合金的采购清单,都可能触发致命的绞杀,这些人甚至两三代人都生活在东北,很难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 

 当目光扫过新兵训练计划表,章学良喉结剧烈滚动。中学课本里的加减乘除与量子导航系统的矩阵方程之间,横亘着深不见底的鸿沟。三百台新型火控计算机在仓库蒙尘,而能读懂操作手册的技术兵,整个东北军不过这一年奉天军事学院导弹学院学习的寥寥不到两百人。窗外的寒风卷着雪粒拍打玻璃,仿佛在嘲笑这个宏伟计划的脆弱与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