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国兴邦(上)(第2页)

 ……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一年时间己经过去,现在的时间己经到了1926年春末夏初之际。 

 清晨的奉天站,蒸汽火车喷出的白雾裹着煤烟,在站台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北方建设委员会经济部部长王永江戴着金丝眼镜,正对着列车时刻表皱眉 —— 从奉天到北平的货运列车,每周只有三列,远远满足不了物资转运需求。,d,a′w~e+n^x`u¨e~t_x¨t-.\c^o`m^ 

 “必须把铁路网织起来。” 他在会议上拍着桌子,面前摊着的《北方铁路扩建计划》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十二条新线路。“先修奉天到张家口的复线,把东北和晋省的煤炭首接送进西北钢厂;再延伸绥远到包头的支线,让蒙古草原的羊毛能搭上南下的火车。” 

 施工队的号子声很快响彻燕赵大地。来自鲁省的民工李二柱握着洋镐,看着汉斯国工程师指挥巨型蒸汽吊车铺设铁轨,惊得合不拢嘴:“这铁家伙一天能铺一里地,顶得上咱们二十个壮汉!” 他不知道,这些从克虏伯进口的工程机械,是章学良用三船大豆从汉斯国换来的。 

 哐当哐当的蒸汽机车汽笛声划破长空,钢铁巨龙呼啸而过,铁轨如黑色动脉般向北方腹地延伸。所到之处,商业繁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在锦州新落成的火车站旁,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回族商贩马德才的骆驼队风尘仆仆地赶来,刚将宁省带来的枸杞卸下,深褐色的枸杞颗粒饱满,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便立刻被一群来自津门的洋行买办团团围住。 

 "马老板,这枸杞成色上佳!这价钱比在兴庆府足足高两成!" 为首的买办操着一口津门腔,眼神里满是兴奋。马德才小心翼翼地数着手中的银元,银元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心中暗自盘算,下次一定要多带些宁省特有的滩羊皮,那可是抢手货。 

 站台上,崭新的公告栏引人注目,上面贴着经济部新颁布的《商品流通法》,汉、满、蒙三种文字工整地排列着:"凡北方境内物资转运,免征沿途厘金。" 这一政策的颁布,无疑为商业流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商人们看到了更大的商机和希望 。